[发明专利]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4786.X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邢小兵;韩宏;王诗蕾;邢红兵;杨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惠淳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4B1/66;E04B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21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型网片 支撑板 止水板 下层 螺纹孔 混凝土垫层 安装环槽 防水结构 安装板 安装槽 防水层 固定槽 固定杆 后浇带 填充槽 地下室 上层 技术方案要点 拧紧螺栓 施工流程 施工效率 螺栓 导向面 内凹陷 内侧壁 驱动杆 伸缩缝 止水带 底面 顶面 卡嵌 施工 | ||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具有凹槽(11)的混凝土垫层(1),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表面设置有形状与混凝土垫层(1)相匹配的防水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上表面且位于凹槽(11)内设置有两块支撑板(3),两块所述支撑板(3)之间形成有伸缩缝(31);两块所述支撑板(3)分别向凹槽(11)两侧弯曲形成有填充槽(32),所述支撑板(3)靠近伸缩缝(31)的侧壁向填充槽(32)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33),两个所述安装槽(33)内共同安装有止水带(34);所述支撑板(3)上表面设置有下层定型网片(4),所述下层定型网片(4)顶部设置有上层定型网片(5);
所述上层定型网片(5)和下层定型网片(4)之间还设置有止水板(6),所述止水板(6)底面且位于下层定型网片(4)两侧均向下凸出有安装板(7);任一所述安装板(7)靠近下层定型网片(4)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槽(71),所述固定槽(71)内滑移设置有用于与下层定型网片(4)相抵的固定杆(72),所述固定杆(72)远离下层定型网片(4)的端面倾斜形成导向面(73);所述止水板(6)顶面设置有与固定槽(71)相通的螺纹孔(74),所述螺纹孔(74)螺纹连接有螺栓(75);所述螺纹孔(74)内侧壁设置有与固定槽(71)相通的安装环槽(76),所述安装环槽(76)内滑移设置有一端与导向面(73)贴合,另一端与螺栓(75)卡嵌连接的驱动杆(7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定型网片(4)呈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定型网片(4)的底面设置有伸入伸缩缝(31)的导向板(41),所述导向板(41)的底端呈弧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74)设置为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2)靠近下层定型网片(4)的一端设置有增摩垫(78),所述增摩垫(78)上设置有增摩凸纹(7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两个侧壁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板(3)端部与凹槽(11)侧壁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34)与凹槽(11)底壁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垫(12)。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基上铺设具有凹槽(11)的混凝土垫层(1),铺设厚度为7-9厘米;
步骤二、在混凝土垫层(1)上设置防水层(2),防水层(2)的厚度为4-5毫米;
步骤三、在支撑板(3)的安装槽(33)内安装止水带(34),并将止水带(34)卡入另一支撑板(3)的安装槽(33)中,使两块支撑板(3)间形成伸缩缝(31);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两块支撑板(3)放置于步骤二中的凹槽(11)内,支撑板(3)与凹槽(11)侧壁不接触;
步骤五、将下层定型网片(4)放置于步骤四中的支撑板(3)上,并使导向板(41)插入伸缩缝(31)中;
步骤六、在下层定型网片(4)顶端安装止水板(6),使下层定型网片(4)顶端位于止水板(6)上的两块安装板(7)之间后,拧紧螺栓(75)将止水板(6)与下层定型网片(4)相卡嵌固定;
步骤七、在止水板(6)顶面安装上层定型网片(5),形成后浇带(8);
步骤八、向上层定型网片(5)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
步骤九、待步骤八中上层定型网片(5)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28-42天后,向后浇带(8)中浇筑混凝土,填充后浇带(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混凝土垫层(1)上表面还压入有玻纤网格布(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防水层(2)自上而下为无纺布(21)、防水涂料层(22)和防水卷材(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惠淳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惠淳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47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