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手液瓶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52640.1 | 申请日: | 2017-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寿;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寿 |
| 主分类号: | B65D47/34 | 分类号: | B65D47/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9 | 代理人: | 盖军 |
| 地址: | 52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洗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洗手液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洗手液瓶存在下述问题,其吸液管垂直向下伸入到瓶体内,并与瓶底存在一定的间隙,但是在使用到最后阶段时,吸液管就难以吸到瓶内的洗手液,造成了使用不便及洗手液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77889.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洗手液瓶,包括瓶体、按压出液机构和设置在瓶体内的吸液管;所述按压出液机构设置在吸液管的出液口处;所述吸液管的形状为S形;所述吸液管的材质为聚丙烯,其希望通过S形吸液管能很方便的把洗手液瓶中的液体吸尽,但是其吸液管的自身张力会将吸液管的洗液口压紧在瓶底处,反而无法吸入洗手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洗手液瓶,该洗手液瓶可以方便吸出尽可能多的洗手液,减少洗手液的浪费。
本发明的洗手液瓶包括瓶体、按压出液机构和设置在瓶体内的吸液管;所述按压出液机构设置在吸液管的出液口处;关键在于所述吸液管为柔性材料制成,吸液管的底端设有负重部,吸液管的吸液口位于负重部处;吸液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从吸液管的顶端到瓶体底部任意一侧的距离。
负重部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沉到洗手液瓶的瓶底,因此能够保证吸到瓶底处的洗手液;在使用到最后阶段时,由于洗手液较少,其平铺到瓶底处后深度较浅,即使将吸液口利用负重部带到瓶底,也难以吸净洗手液,此时可以将瓶体倾斜,使瓶内残存的洗手液积聚在瓶体底部的一角,从而加深洗手液的深度,由于吸液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从吸液管的顶端到瓶体底部任意一侧的距离,因此负重部可以带吸液口自动沉入到洗手液的液底,对洗手液进行吸取,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到洗手液,减少浪费。
进一步地,为便于将瓶体倾斜并保持平稳,所述瓶体的瓶底的一侧设有倾斜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平面设有用于限位负重部的限位部,所述负重部固定于限位部处,在出厂时,也可以将吸液口(即负重部)固定在瓶体的底部角落处,在正常使用时,由于吸液口位置较低,不会影响正常吸取,而当洗手液快用尽时,将瓶体倾斜放置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负重部为球形,吸液口有多个,并均匀分布于负重部的表面,可以避免因吸液口被瓶底堵塞而无法吸取洗手液。
本发明的洗手液瓶通过改进其吸液管的结构,可以方便地吸出尽可能多的洗手液,减少洗手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洗手液瓶的结构示意图(直立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洗手液瓶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示:1、瓶体;2、按压出液机构;3、吸液管;4、负重部;5、吸液口;6、倾斜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洗手液瓶包括瓶体1、按压出液机构2和设置在瓶体1内的吸液管3;所述按压出液机构2设置在吸液管3的出液口处;关键在于所述吸液管3为柔性材料制成,吸液管3的底端设有由较重材料(密度大于洗手液的密度)制成的负重部4,吸液管3的吸液口5位于负重部4处;瓶底的一侧设有倾斜平面6,吸液管3的长度等于从吸液管3的顶端到倾斜平面6的距离。
负重部4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沉到洗手液瓶的瓶底,因此能够保证吸到瓶底处的洗手液;在使用到最后阶段时,由于洗手液较少,其平铺到瓶底处后深度较浅,即使将吸液口5利用负重部4带到瓶底,也难以吸净洗手液,如图2所示,此时可以将瓶体1向倾斜平面6倾斜,使瓶内残存的洗手液积聚在瓶体1底部的倾斜平面6处,从而加深洗手液的深度,由于吸液管3的长度等于从吸液管3的顶端到倾斜平面6的距离,因此负重部4可以带吸液口5自动沉入到洗手液的液底,对洗手液进行吸取,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到洗手液,减少浪费,而且此时吸液管3不会弯曲、扭曲,吸取洗手液更加更加畅通。
在本实施例中,负重部4为球形,吸液口5有多个,并均匀分布于负重部4的表面,可以避免因吸液口5被瓶底堵塞而无法吸取洗手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寿,未经陈庆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2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