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2414.3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惠萍;潘冠廷;朱琳;闫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28 | 分类号: | F16F1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移动式 机械 模型 配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
背景技术
在机械装备的研发过程中,常常利用机械模型来模拟真实机械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状态。机械模型是以真实机械为参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不仅与真实机械具有相似的结构,且具有相同的功能。相比于真实机械而言,机械模型的外形尺寸虽然减小,但由于模型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其重量往往不能很好地按照同比例缩小、且模型重量难以调整。
配重箱可以有效解决机械模型的重量调整问题。现有的配重箱体积较大,多用于真实机械配重,并不适合作为机械模型配重使用;而国内现有相关发明中,虽限定了配重箱质量调节的基本功能,但并未提供其自锁功能的限定(专利号:ZL 2016 2 0818027.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不但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移动,而且自身重量及质心位置可调,可任意组合以供机械模型的重量及质心位置调整使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包括箱盖、箱体、轴承、两根梯形螺杆、右侧位置调节板及左侧位置调节板。
箱体上有刻度,并通过4个螺栓与箱盖固定,使得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内部形成封闭空间;为保证所述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重心位于竖直方向的对称平面内,在所述箱体底部安装有4个相同的螺栓,且安装位置与箱盖上的螺栓位置相同。
所述左侧位置调节板及右侧位置调节板可通过旋转梯形螺杆左右移动。所述左侧位置调节板、右侧位置调节板与箱体形成填充室,根据箱体上的刻度,通过旋转梯形螺杆,带动左侧位置调节板及右侧位置调节板左右移动,即可改变填充室的大小和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移动,自身重量及质心位置可调,可任意组合以供机械模型的重量及质心位置调整使用,实用性强,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A-A向视图。
图中:1.箱盖,2.箱体,3.轴承,4.梯形螺杆1,5.右侧位置调节板,6.左侧位置调节板,7.梯形螺杆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该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由箱盖(1)、箱体(2)、轴承(3)、梯形螺杆1(4)、右侧位置调节板(5)、左侧位置调节板(6)梯形螺杆2(7)构成。
如图1所示,箱体(2)上有刻度,并通过4个螺栓与箱盖(1)固定,使得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内部形成封闭空间;为保证所述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重心位于竖直方向的对称平面内,在所述箱体(2)底部安装有4个相同的螺栓,且安装位置与箱盖(1)上的螺栓位置相同。
如图2所示,梯形螺杆1(4)与梯形螺杆2(7)端部有凹槽,可利用改锥对其进行旋转;所述梯形螺杆1(4)与梯形螺杆2(7)分别通过轴承(3)与箱体(2)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右侧位置调节板(5)与梯形螺杆1(4)组成螺纹连接,同时与梯形螺杆2(7)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同理,所述左侧位置调节板(6)与梯形螺杆2(7)组成螺纹连接,同时与梯形螺杆1(4)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上述连接方式可通过旋转梯形螺杆1(4)使得右侧位置调节板(5)左右移动,或通过旋转梯形螺杆2(7)使得左侧位置调节板(6)左右移动。所述左侧位置调节板(6)、右侧位置调节板(5)与箱体(2)形成填充室,根据箱体(2)上的刻度,通过旋转梯形螺杆1(4)或梯形螺杆2(7),带动右侧位置调节板(5)或左侧位置调节板(6)左右移动,即可改变填充室的大小和位置。
使用时需预先调整填充室的大小和位置,进而使一定重量的填充物(如沙土等)充满填充室,即可实现对所述螺旋移动式机械模型配重箱的重量及重心位置的调整。
上面以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上述的说明内容,凡在本发明精神与原则之上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2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汉语手语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弹性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