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1007.0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7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意心;刘汉英;付美臻;王泽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1/04 | 分类号: | C07C11/04;C07C11/06;C07C9/08;C07C7/11;C07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于虎;沈金辉 |
地址: | 1001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裂解气 深冷分离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处理后的反应器出料气冷却到-40℃至10℃后引入吸收塔;所述反应器出料气为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催化裂解制乙烯工艺或甲醇转化制乙烯工艺中裂解炉的出料气;
在所述吸收塔中,使预处理后的反应器出料气与液相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以吸收其中的C3及以上重组份;经吸收分离,得到塔顶轻组分气体和塔釜富液;将所述塔顶轻组分气体引出界区;并将所述塔釜富液引入解吸塔进行加热解吸,以对所携带的C2及以下轻组份进行回收;
在解吸塔中,将解吸得到的塔顶气体返回所述吸收塔进行循环吸收,并将解吸得到的塔釜液引出界区或引入后续分离工序;
所述后续分离工序包括脱丙烷工序、丙烯精制工序和脱己烷工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解吸塔引出的塔釜液引入脱丙烷塔;
将脱丙烷塔的塔顶产物送至丙烯精制塔,分离获得丙烯和丙烷;同时,将脱丙烷塔的塔釜液引入脱己烷塔,分离获得C4-C6非芳烃和芳烃汽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包括:激冷、加压至1.0-2.0MPaG、脱除酸性气体、脱除炔烃、脱除二烯烃以及干燥脱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剂选自石脑油、苯、混苯或芳烃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剂选自后续分离工序产出的芳烃汽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在所述吸收塔中,塔顶轻组分气体中乙烯含量为20wt%-80wt%,C3及以上重组分的体积含量不大于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剂以-40℃至10℃的温度进入吸收塔,吸收塔的操作压力为0.8-1.8MPa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所述解吸塔的操作压力为0.3-2.0Mpa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方法,其中,
该方法还包括将部分所述芳烃汽油作为吸收剂引入吸收塔的步骤。
9.一种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反应器出料气的净化气管线,所述反应器出料气的净化气管线上设置有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用于将反应器出料气的净化气冷却到-40℃至10℃;
吸收剂管线,所述吸收剂管线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吸收剂的第二冷却器;
吸收塔,设置于吸收塔侧壁中下部的气相物料入口与所述反应器出料气的净化气管线连通,设置于吸收塔侧壁中上部的液相物料入口与所述吸收剂管线连通,设置于吸收塔顶部的气相物料出口与引出界区的C2及以下轻组分管线连通,设置于吸收塔底部的液相物料出口与C3及以上重组份管线连通;
解吸塔,设置于解吸塔侧壁中上部的液相物料入口与所述C3及以上重组份管线连通,设置于解吸塔底部的液相物料出口与引出界区的管线连通或与后续的分离装置连通,解吸塔的顶部设置有气相物料出口;
回收管线,所述回收管线的入口端与解吸塔的气相物料出口连通;出口端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出料气的净化气管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入口端的位置;
该系统中的后续分离装置包括脱丙烷塔、丙烯精制塔和脱己烷塔;
从脱己烷塔底部引出的芳烃汽油管线具有与所述吸收剂管线连通的支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乙烯的裂解气非深冷分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采用丙烯冷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10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