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检具的定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0926.6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0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成;欧显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钜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云枝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检具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槽,且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位于两个滑动槽之间,且安装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转动槽和转动孔,所述转动槽和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且两个滑动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安装腔室相连通,且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转轴位于两个移动板之间。本发明实用性高,通过转轴和移动板,方便对汽车上较小的工件进行定位处理,操作简单,并且通过第二定位柱和固定板,方便对汽车上的大工件进行定位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检具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对于汽车各种部件的规格等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厂家更倾向于使用检具来筛选出合格的汽车部件,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汽车部件检具都是从检具的底部去调整定位销的定位长度,这样只能对一些汽车上比较小的工件进行定位,且操作较麻烦,一旦工件的尺寸较大,就不方便对其进行定位处理,还很可能因为一时疏忽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检具的定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检具的定位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检具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槽,且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位于两个滑动槽之间,且安装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转动槽和转动孔,所述转动槽和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且两个滑动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安装腔室相连通,且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转轴位于两个移动板之间,且转轴的外侧安装有齿轮,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齿条,所述齿轮与两个齿条均相啮合,且两个滑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位于同一个滑动槽内的多个第一弹簧的同一端均与同一个第一定位柱相焊接;
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端延伸至底座的上方并焊接有弧形板,且两个弧形板的内侧接触有同一个大工件,所述大工件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一定位柱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个第一定位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第一定位柱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滑动安装有放置板,且矩形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放置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弹簧,且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第二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均焊接有挡板,位于同一个矩形槽内的两个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放置板相焊接,且两个放置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两个第一定位柱相互远离的一侧并焊接有第二定位柱,两个第一定位柱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一定位柱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柱形槽,且第二定位柱的底端延伸至相对应的柱形槽内,两个第一定位柱的同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刻度尺。
优选的,位于同一个滑动槽内的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三到五个,且三到五个第一弹簧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孔的外侧并焊接有把手,且把手上设有防滑螺纹。
优选的,两个第二定位柱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均与大工件相接触。
优选的,位于同一个矩形槽内的两个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放置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柱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安装有滑块,转动槽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轨,且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钜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钜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0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