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9355.4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迪;贾斌;尹海燕;刘继红;李漫;王允;王铁良;刘冬梅;曹成;李淑芳;周玲;张军锋;孙江南;俎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11/57 | 分类号: | C07C211/57;C07C209/68;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检测 甲醛 衍生物 荧光 探针 分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只需通过一步反应,产率较高。本发明提供的荧光探针本身在HEPES缓冲体系中没有荧光,但可与甲醛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产物,从而实现对甲醛的专一选择和定量分析。通过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探针B1在HEPES缓冲体系中与醛类、氨基酸类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探针B1对甲醛具有高效专一的选择性。该探针对甲醛的最低检出限为0.107μM,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检测剂,特别是指一种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甲醛是一种公认的强毒性物质,对生物细胞具有极大伤害作用,长期摄入甲醛污染的食品会造成中枢神经的麻痹,进一步造成肺水肿、肝昏迷、肾衰竭等一系列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和摄入会导致基因突变。甲醛的检测方法比较多,目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参照NY/T1283-2007、SC/T3025-2006、GB/T 5009.49-2008和SN/T2183-2008标准,采用乙酰丙酮测定甲醛,但是该方法结果容易受到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色谱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这些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是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操作以及预浓缩处理,特别是所需仪器比较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目前基层实验室和检测站无法普及,故此常规的仪器检测方法不能满足现场快速筛查分析的需求。
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对检测物损伤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环境和生物体系中的金属阳离子、阴离子、生物体内活性小分子等方面。荧光探针是一种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转换为易识别的光学信号传递给外界的工具。荧光探针与特定目标分析物发生作用后,荧光信号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达到检测目的。本申请一种基于2-aza-Cope重排反应设计了一种荧光探针,从而实现对甲醛的特异性识别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甲醛检测剂不能应用于实际医疗中,制备方法复杂细胞毒性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所述芘衍生物荧光探针的结构式如下:
。
所述的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为:
。
具体步骤为:
(1)将烯丙基三氟硼酸钾溶于氨甲醇溶液中,在N2保护下,常温搅拌10-30分钟,得混合溶液;
(2)将1-芘甲醛溶于氨甲醇溶液中,加入水后,再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常温反应10-20小时后,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即得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B1。
所述步骤(1)中,氨甲醇溶液的浓度为7 mol/L,烯丙基三氟硼酸钾和氨甲醇的质量比为1:(10-60)。
所述步骤(2)中,1-芘甲醛、氨甲醇、水的质量比为(1-10):(20-80):1。
所述烯丙基三氟硼酸钾和1-芘甲醛的摩尔比为(2-8):1。
所述步骤(2)中,硅胶柱层析所用洗脱剂体积比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3-10),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的产率为60-90%。
所述的识别检测甲醛的芘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作为特异性识别细胞内甲醛的应用。
本技术方案能产生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9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