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散型污水的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47067.5 | 申请日: | 2017-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花;彭文启;唐克旺;吴雷祥;刘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3/30;C02F3/34;C02F3/28;C02F3/10;C0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蔡丽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污水 处理 装置 污水处理 方法 | ||
1.一种分散型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设置的厌氧化粪池、混合生物过滤处理装置、污水分配箱和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所述厌氧化粪池分为沉淀区和反应区;
所述混合生物过滤处理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好氧生物过滤处理区和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所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区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覆土层和滤料层;所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区连接进气装置;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填充有碳源材料;
所述好氧生物处理装置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覆土层和滤料层;所述好氧生物处理装置连接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其中,
所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区的上部为厚度为100mm~150mm的覆土层,所述覆土层上种植植物,所述覆土层下部布设至少三层滤料层,且至少三层滤料层的滤料粒径自上往下逐渐降低,所述滤料层包括:
位于所述覆土层下层的卵石过滤层,卵石粒径为2~4cm,卵石过滤层厚度为140mm~150mm;
位于所述卵石过滤层下层的碎石过滤层,碎石的粒径为1~2cm,碎石过滤层的厚度为140~150mm;
以及位于所述碎石过滤层下层的组合滤料过滤层,组合滤料的粒径为2~4mm,组合滤料过滤层的厚度为300~320mm;
其中,所述卵石过滤层中设置有与所述厌氧化粪池的排水口相通的第一多孔布水管;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底部设置与所述污水分配箱相通的排水管;
所述组合滤料为火山岩、沸石、轮胎颗粒和蛭石的混合物,火山岩、沸石、轮胎颗粒和蛭石的质量比为1: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化粪池为多级折流厌氧化粪池,所述反应区为多级折流反应区,所述沉淀区和多级折流反应区由设置在所述厌氧化粪池内的第一下隔板隔开;
所述沉淀区具有从底部的边缘向底部的中间逐渐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多级折流反应区设置至少一个第二下隔板,所述第二下隔板将所述多级折流反应区分隔为若干个隔室,每个所述隔室内设置一个上隔板,且所述第二下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多级折流反应区的底部相连,所述上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多级折流反应区的底部具有间隙,以使所述上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下向流反应区和上向流反应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多级折流反应区的上部分别设有吸泥孔;
所述多级折流厌氧化粪池上部设有排气孔;
进水管与排水管相对设置于所述多级折流厌氧化粪池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向流反应区和下向流反应区的宽度比为5:1~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的下端连接有相对于所述上隔板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上隔板的倾斜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区为棱柱形或圆柱形;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棱台形或圆台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材料为木屑、锯末、树叶、草、干草、稻草、堆肥、报纸或者木炭;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还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包括沙壤土或活性污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内设置有若干个连续设置的倒梯形盘型结构,所述碳源材料和保水材料放置在所述倒梯形盘型结构中,所述倒梯形盘型结构为不透水材料,其侧壁上端布设圆形孔;
所述倒梯形盘型结构底部设置有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处理区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为第一多孔排水管,所述第一多孔排水管的中上部均匀布设小孔,所述第一多孔排水管的周围布设多孔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布水管的中下部均匀布设小孔,所述第一多孔布水管的外部包裹塑料纤维层,塑料纤维层的外部包裹无纺织土工布层;
所述第一多孔布水管的末端封闭,在所述末端连接竖直向上的进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70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水分离装置及油水分离方法
- 下一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