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的制造方法及面料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6489.0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星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08;D01F8/06;D01F8/02;D01F1/10;D02G3/04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体 纺织纤维 粉末状材料 面料制造 母粒 脂肪肝 纤维 丙纶 发射远红外线 功能性纤维 气流粉碎机 人体免疫力 血液微循环 抗菌作用 人体健康 无放射性 物理加工 纤维材料 新陈代谢 负离子 腈纶 重金属 提纯 涤纶 切片 细度 黏胶 异味 减肥 精炼 制造 中风 癌症 预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的制造方法及面料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翠熔体晶体通过物理加工,利用超气流粉碎机提纯精炼而形成2500‑2800目,细度达到1‑2微米的功能性粉末状材料;b、将步骤a所获得的功能性粉末状材料与涤纶、腈纶、丙纶以及黏胶的纤维切片进行混合制成母粒;c、将步骤b中的母粒按25‑35%与所需的纤维材料65‑75%混合制成翠熔体功能性纤维。其优点在于:使纺织纤维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和产生负离子能力,其作用可增强人体的血液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利于人体健康,另外,该材料无放射性物质,无重金属,其获得的纤维还具有抗菌作用和消除异味的作用,并有降低三高、减肥有预防脂肪肝、中风和癌症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纤维的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的制造方法及面料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高分子材料为原料的纺织纤维已广泛用于服装、床上用品、家用纺织、部队军用品等面料中,但现有的此类纺织纤维仅仅具有构成织物的单一功能。
翠熔体是由多种矿石纯晶体(已去除杂质),经1200℃以上的高温溶质成墨绿色的新型晶体,通过特殊物理加工,利用超气流粉碎机提纯精良而成的粉末状材料,在常温下能够有效调节人体温度(±2℃),还具有能够消除异味和达到抑菌的效果,更具有能够降低三高、减肥、有预防脂肪肝、中风和癌症的功效,但是目前尚无将其用于纺织纤维材料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纺织纤维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和产生负离子能力,促进人体健康的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制造方法及面料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翠熔体晶体通过物理加工,利用超气流粉碎机提纯精炼而形成2500-2800目,细度达到1-2微米的功能性粉末状材料;
b、将步骤a所获得的功能性粉末状材料与涤纶、腈纶、丙纶以及黏胶的纤维切片进行混合制成母粒;
c、将步骤b中的母粒按25-35%与所需的纤维材料65-75%混合制成翠熔体功能性纤维。
所述翠熔体晶体是将翠熔体经过1200-1350℃的高温溶质成纯墨绿色的晶体。
所述步骤b中将25-45%的功能性粉末状材料与55-75%的纤维切片混合制成母粒。
一种采用如上述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的多功能面料制造方法,将制成的翠熔体功能性纤维按2-4%配比与96-98%的纺织材料混纺成具有多功能的纱线料,然后再编制成多功能面料。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上述方法将翠熔体材料与纺织纤维进行结合,获得包含翠熔体的纺织纤维,用其织造形成的纤维具有永久远红外发射的特性,进而使纺织纤维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和产生负离子能力,其作用可增强人体的血液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利于人体健康,另外,该材料无放射性物质,无重金属,其获得的纤维还具有抗菌作用和消除异味的作用,并有降低三高、减肥有预防脂肪肝、中风和癌症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制造方法及面料制造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翠熔体多功能纺织纤维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翠熔体经过1200℃的高温溶质成纯墨绿色的翠熔体晶体;
b、将步骤a中获得的翠熔体晶体通过物理加工,利用超气流粉碎机提纯精炼而形成2500目,细度达到1微米的功能性粉末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星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星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6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