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开坯机与前后推床安全联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4581.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2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叶光平;张昱;徐洪;朱旭光;张利明;黄震;包忠东;张卫斌;禹良勇;夏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B21B3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开坯机 前后 安全 联锁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钢开坯机与前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开坯机奇偶道次判定单元;开坯机与机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控制单元;开坯机与机前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控制单元;开坯机前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屏蔽控制单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在型钢开坯机推床侧导板手动位置干预使能的情况下出现轧件头部撞击开坯机出口侧推床侧导板,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业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型钢轧制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型钢开坯机与前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H型钢开坯机,在其前后的工作辊道上均需设置一个推床(Pusher bed,BD机),用于实现轧件在不同轧辊孔型间的移动、扶持轧件咬入以及在轧制过程中对轧件进行矫直等等。
开坯机前后推床布置图如图1所示。开坯机设有开坏机轧辊5、主传动齿轮箱12、主传动万向连接轴13;开坯机前后推床均由传动侧和操作侧两块独立传动的侧导板构成,即传动侧前侧导板1、传动侧后侧导板2、操作侧前侧导板3及操作侧后侧导板4;在传动侧前侧导板1及操作侧前侧导板3之间,设有推床前工作辊道6;在传动侧后侧导板3及操作侧后侧导板4之间,设有推床后工作辊道7。
而每个推床侧导板则由侧导板本体、侧导板滑轨、侧导板推拉杆11(包括安装在推拉杆下部的齿条)、推拉杆齿条传动齿轮、推拉杆承载轮和圧靠轮、侧导板传动减速机10、侧导板传动电动机8以及电机编码器9等所组成;
在推床侧导板工作过程中,侧导板传动电动机8通过减速机10以及齿条传动齿轮驱动侧导板推拉杆齿条,实现侧导板关闭(即侧导板前进移动)与打开(即侧导板后退移动)操作。
对于型钢开坯机,考虑到开坯机的轧件头部咬入时常存在不顺畅的问题,需要轧钢操作工手动控制开坯机主传动速度进行轧制操作。对于型钢开坯机前后推床侧导板,为了提高推床侧导板的工作效率,通常推床侧导板采用自动定位和手动位置干预相结合并且手动位置干预优先的控制方式。
基于此,在推床侧导板手动位置干预使能的情况下,通常型钢开坯机的咬钢和轧制操作与开坯机前后推床侧导板间的间距无联锁,即在推床手动位置干预使能的情况下,开坯机咬钢轧制时其出口侧推床侧导板的间距大小将取决于轧钢操作工的视觉判断和手动控制。这就是说,在操作工全神贯注、精心操作的情况下,轧件头部出开坯机后一般不会与开坯机出口侧推床侧导板端头发生碰撞,但是,一旦操作工大意,或者疲劳而导致开坯机出口侧推床侧导板间距过小,必然导致轧件头部出开坯机后将与开坯机出口侧推床侧导板发生碰撞;碰撞严重时,将会严重损坏推床侧导板,由此将产生重大设备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在型钢开坯机推床侧导板手动位置干预使能的情况下出现轧件头部撞击开坯机出口侧推床侧导板,本发明提供型钢开坯机与前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的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型钢开坯机与前后推床安全联锁的控制系统,所述的型钢开坯机包括开坯机轧辊;所述的前后推床分别设有机前推床侧导板和机后推床侧导板;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1、功能块XKTALC01~XKTALC15构成开坯机奇偶道次判定单元;
2、功能块XKTALC16~XKTALC19、XKTALC23、XKTALC24以及XKTALC28构成开坯机与机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控制单元;
3、功能块XKTALC16、XKTALC20~XKTALC24以及XKTALC28构成开坯机与机前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控制单元;
4、功能块XKTALC25~XKTALC28构成开坯机前后推床侧导板安全联锁屏蔽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4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