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MOS器件及计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4554.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9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左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86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os 器件 计算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MOS器件及计算机,所述PMOS器件(100)包括:Si衬底(101);晶化SiGe层(102),设置于所述Si衬底(101)上表面;N型应变Ge层(103),设置于所述晶化SiGe层(102)上表面;栅极(104),设置于所述N型应变Ge层(103)上表面中间位置处;源区(105)与漏区(106),设置于所述N型应变Ge层(103)上部并分别位于所述栅极(104)两侧位置处。本发明通过激光再晶化工艺,使外延层发生固相‑液相‑固相的两次相变,通过横向释放高Ge组分SiGe与Si之间的失配位错,可极大提升高Ge组分SiGe/Si外延层的晶体质量,为后续应变锗的生长提供了重要前提;利用上述应变锗制备的PMOS迁移率比传统PMOS高,器件工作速度快,性能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MOS器件及计算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Si基器件,以其低功耗、低噪声、高集成度、可靠性好等优点在集成电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直沿着在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不断缩小芯片的特征尺寸,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芯片特征尺寸缩小到1μm以下,90年代末达到0.18μm,目前45nm集成电路已进入大规模的生产时期,在单个芯片上可集成约几十亿个晶体管。这不仅提高了集成度,同时也使其速度、功耗、可靠性等大大地改善。
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电路的速度不断增快,静态漏电、功耗密度也在增大、迁移率退化等物理极限使器件性能不断恶化,IC芯片逐渐趋近其物理与工艺极限,传统Si基器件和集成电路逐渐显示出其缺陷和不足,使得Si基集成电路技术难以再按照摩尔定律继续发展下去。Si基微电子器件已经不能满足集成电路的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有其他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于是采用新的沟道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集成方式势在必行。目前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将现有成熟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结合,充分发挥硅基微电子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高密度集成、价格低廉以及光子极高的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和低功耗的优势,实现硅基光电集成;另一个趋势就是使用高迁移率材料作为MOSFET器件的沟道以提升器件速度。近年来,压应变Ge材料由于同时具备这两种优势而得到了重点研究。
锗(Ge)材料的空穴迁移率为1900cm2/V·s约为Si材料的4倍,由于Ge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因此将Ge作为沟道是提高PMOS性能的重要方法。PMOS器件的性能是当前的CMOS电路性能提升的关键,原因在于相同宽长比的条件下,PMOS的驱动电流往往比NMOS小很多。一般是增大PMOS器件的宽长比来实现驱动电流的匹配,但这样会使电路的速度和集成度都受到一定影响,降低电路的整体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PMOS器件中沟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应变锗技术可使载流子的迁移率增加,即保持器件的尺寸的前提下提升器件的性能。
材料是器件制作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质量的应变Ge材料是制备应变Ge PMOS的关键。由于Ge材料机械强度差,并且Ge材料与Si材料的晶格失配率较大,因此选取Si作为衬底,在此衬底上生长一层高Ge组分的SiGe虚衬底,作为应变Ge材料生长的衬底。SiGe层和Si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度随着Ge组分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在Si衬底上直接外延生长高Ge组分SiGe材料比较困难,因此制备高质量的高Ge组分SiGe材料是整个制备过程中的关键。
但是,由于Si与高Ge组分SiGe之间晶格失配位错大,界面位错缺陷在外延层逐渐增厚的过程中,会从高Ge组分SiGe/Si界面开始一直纵向延伸至高Ge组分SiGe表面(高Ge组分SiGe/Si界面处位错密度最高),进而导致高Ge组分SiGe/Si外延层晶体质量降低,从而难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PMOS器件。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性能优良的PMOS器件就变得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OS器件,该PMOS器件(100)包括:
Si衬底(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4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