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1221.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李熙;吴献;董天泽;樊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18 | 代理人: | 汪洋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雨水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初期雨水截留利用与后期雨水入渗是海绵城市建设中被广泛研究的关于雨水的处理课题。
1)生态海绵城市的渗水作用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雨水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用各种路面、地面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自然渗透,改造屋顶绿化,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2)生态海绵城市的滞水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整,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滞水的具体形式总结为: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地、渗透地、人工湿地。
3)生态海绵城市的蓄水作用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4)生态海绵城市的净水作用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将水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会用到城市中。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根据这三种区域环境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透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5)生态海绵城市的用水作用
在经过土壤渗透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等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6)生态海绵城市的排水作用
是利用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基于上述生态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基本上可实现城市的雨洪管理,但是,目前实现生态海绵城市的方法及措施比较单一,无法实现综合、有效的雨洪管理。
因此,构建海绵城市,需要渗水效果好的排水结构,以及对不同降雨量均实现综合、有效雨洪管理的水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主要为了开发一种整体性好、排水迅速、净化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实现雨水在城市市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有利于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12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