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周期性自成像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41118.3 申请日: 2017-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7908019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云茂金;李凯;孔伟金;都玮;刘丽丽;孙鹏;刘彤彤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大学;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2F1/01 分类号: G02F1/01;G02B6/122
代理公司: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代理人: 张世功,于正河
地址: 2660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石墨 表面 离激元 阵列 波导 周期性 成像 器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周期性自成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周期性自成像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衍射光栅结构出现的自成像效应在学术上命名为泰伯效应或者是自成像效应。各式各样的领域已经应用泰伯效应,比如位移传感器、激光共振器、光刻、阵列照明。在亚波长领域,表面等离激元已经提供了一种在纳米尺度下调控光的新方法,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光栅,已经在实验上实现了等离激元泰伯效应(参见[1]Zhang W,Zhao C,Wang J,Zhang J.Opt.Express 2009,17(22),19757-19762)。对于连续的结构系统,在先技术已经在实验上利用金属薄板纳米周期性结构实现了等离激元泰伯效应([2]Cherukulappurath S,Heinis D,Cesario J,Hulst N F,Enoch S,Quidant R.Local observation of plasmon focusing in Talbot carpets[J].Opt.Express 2009;17(26):23772-23784.)。对于离散的结构系统,阵列波导中能够实现离散泰伯效应,出现周期性的自成像(参见[3]Iwanow R,May-Arrioja D A,Christodoulides D N,Stegeman G I.Discrete Talbot Effect inWaveguide Arrays[J].Phys.Rev.Lett.2005;95:053902.[4]Shi X Y,Yang W,Xing H Z,Chen X S.Discrete plasmonic Talbot effect in finite metal waveguide arrays[J].Opt.Lett.2015;40(8):1635-1638.[5]Wang Y,Zhou K,Y Song,Yang K,Liu S T.Discrete plasmonic Talbot effect in subwavelength metal waveguide arrays[J].Opt.Lett.2010;35(5):685-687.)。然而,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着实现周期性自成像的器件结构系统不能实时调节的缺陷,这就限制了周期性自成像的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参见Fan Y,Wang B,Wang K,Long H,Lu P X.Talbot effect in weakly coupled monolayer graphene sheet arrays[J].Opt.Lett.2014;39(12):3371-3373.)虽然借助石墨烯独特的光学性质实现了通过外部电压实时调节周期性自成像,但是该技术在实验上的可行性较低,基本上只能停留在仿真模拟阶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周期性自成像器件,该发明基于波导耦合理论、离散泰伯效应和表面等离激元理论,是一种能够实现实时电可调的并且实验上可行性高的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周期性成像器件,该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三维光学成像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寻求设计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可行性强,且能够实现周期性自称像的实时可调节功能的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器件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周期性自成像器件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定义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周期性自成像器件的主体结构:

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阵列波导的主体结构包括:基底层、单原子层石墨烯和介质条波导;所述基底层位于底部,其厚度为100纳米,其宽度与阵列波导的周期以及介质条波导单元宽度有关(以N型阵列波导为例,基底宽度为N倍介质条波导单元宽度与N+1倍阵列波导周期宽度之和),基底层材料的介电常数为3.92;基底层的上侧覆盖有单原子层石墨烯,其厚度为0.5nm,即一个单原子层的厚度,所述单原子层石墨烯的宽度与基底的宽度相同,单原子层石墨烯的光学性质表示为石墨烯的相对介电常数,并由石墨烯的光电导率得出,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会详细介绍。所述单原子层石墨烯上表面覆盖有介质条波导构成的阵列波导,其宽度为w=100nm,高度为h=100nm,相邻波导之间的间隔为80nm,相对介电常数为3.92;在本发明中,阵列波导包含七个相同的介质波导单元,除此之外周围的覆盖层是空气,介电常数为1。

2、石墨烯的光电导率计算并由此计算石墨烯相对介电常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青岛大学;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1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