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1107.5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7/00 | 分类号: | C08L87/00;C08K13/06;C08K5/098;C08K5/20;C08K9/04;C08K3/22;C08J9/30;C08G8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1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二氧化钛 环氧基改性 抗菌塑料 树脂 生产工艺 乙烯基双硬脂酰胺 表面活性剂 挤出造粒 抗菌效果 抗氧化剂 熔融混合 硬脂酸锌 发泡剂 引发剂 增塑剂 抗菌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抗菌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其由70~90份环氧基改性树脂、0.2~1份增塑剂、0.2~1.5份发泡剂、0.5~1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0.5~1份硬脂酸锌、0.1~0.7份引发剂、0.2~0.8份抗氧化剂、0.3~0.8份表面活性剂、0.3~0.8份纳米二氧化钛、1~2份水制成,具有均匀、持久的抗菌效果;该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的生产工艺,包括了第一步、制备环氧基改性树脂;第二步、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处理;第三步、熔融混合环氧基改性树脂和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第四步、挤出造粒,具有易于操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大多数疾病由细菌、霉菌等作为病原菌侵入人类和动物发生的一系列反应而引起的,对于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场所的塑料做成抗菌塑料已成趋向。现有的人工合成材料分为无机类抗菌材料和有机类抗菌材料,其中有机类抗菌合成材料存在抗菌性差,耐热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受到了使用限制,因而现以无机类抗菌材料为主。
近年来,二氧化钛抗菌塑料得到广泛研究,这是因为二氧化钛利用太阳光、荧光灯中的紫外光线即可发生光催化反应,使得环境中氧气和水发生作用进而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细菌或病毒中的有机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分解细胞达到抗菌的目的;且,活性氧自由基不但能迅速杀菌,还能使细胞裂解产物快速降解,具有其他无机抗菌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尽管二氧化钛具有抗菌效果好的特点,但由于其是无机物,难以与用于制成塑料的树脂结合。
现有技术中,利用塑料树脂自身的粘流性先将二氧化钛颗粒包覆,从而固定二氧化钛颗粒。然而,现有塑料树脂固化后就失去了粘附的性能,二氧化钛颗粒很容易从塑料树脂中脱落,尤其长期使用后塑料,其表面的二氧化钛颗粒会脱落得更多,严重降低了塑料的抗菌持久性能。此外,二氧化钛颗粒的直径非常小,呈粉末状,其在有机物中不易分散,容易团结,导致塑料的抗菌性能不均匀,以及结团的二氧化钛颗粒同样容易在塑料树脂中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该抗菌塑料具有均匀、持久的抗菌功能以及提供了一种能够制出上述优点的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具有易于操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其中,所述环氧基改性树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其中,所述润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硬脂酸锌 0.5~1份
乙烯基双硬脂酰胺 0.5~1份。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羟乙基季铵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泡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硅树脂聚醚乳液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氧化剂是抗氧化剂1010。
另外,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塑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环氧基改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1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