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频数据混合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9806.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浩;牛永会;亓娜;靳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16 | 分类号: | G10L19/16;G10L19/20;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 数据 混合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数据混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视联网,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音频采集终端和视联网服务器,所述的方法包括: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接收来自视联网多媒体终端的多个音频数据流,并读取其元信息;所述视联网服务器采用视联网协议将所述多个音频数据流分别打包成音频数据包;所述视联网协议包括视联网多媒体数据解码格式和视联网多媒体数据文件传输格式;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音频数据包解码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音频数据,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目标音频数据规格;若符合,则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脉冲编码调制PCM音频数据混合成混合音频数据。实现了将多个视联网音频数据混合为一个完整音频文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频数据混合方法和一种音频数据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会议、视频教学等双向通信在用户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广泛普及,并且在生活工作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的,在用户通过视联网视频或者音频互动时,多个音频设备会产生多个音频数据流,那么,如果多个设备同时使用所保存下载的文件并不能使多个声音同时播放,造成多个音频设备采集后不能同时播放,以及需要保存多个音频文件的问题,给用户使用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音频数据混合方法和相应的一种音频数据混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音频数据混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视联网,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音频采集终端和视联网服务器,所述的方法包括:
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接收来自视联网多媒体终端的多个音频数据流,并读取所述多个音频数据流的元信息;
所述视联网服务器采用视联网协议将所述多个音频数据流分别打包成音频数据包;所述音频数据包包含多个音频帧;所述视联网协议包括视联网多媒体数据解码格式和视联网多媒体数据文件传输格式;
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音频数据包解码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音频数据;
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判断所述脉冲编码调制PCM的音频数据是否符合目标音频数据规格;
若符合所述目标音频数据规格,则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音频数据流对应的脉冲编码调制PCM音频数据混合成混合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音频数据混合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视联网,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音频采集终端和视联网服务器,所述的装置包括:
数据流接收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接收来自视联网多媒体终端的多个音频数据流,并读取所述多个音频数据流的元信息;
打包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服务器采用视联网协议将所述多个音频数据流分别打包成音频数据包;所述音频数据包包含多个音频帧;所述视联网协议包括视联网多媒体数据解码格式和视联网多媒体数据文件传输格式;
解码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音频数据包解码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音频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判断所述脉冲编码调制PCM的音频数据是否符合目标音频数据规格;
音频混合模块,用于若符合所述目标音频数据规格,则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音频数据流对应的脉冲编码调制PCM音频数据混合成混合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系数自相关度的语音内容取证方法
- 下一篇:音讯处理装置及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