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引擎作业机及组装于其中的旋转式汽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7718.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0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野中匠;佐藤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彦 |
主分类号: | F02M7/22 | 分类号: | F02M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邓晔;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嘴 电动马达 汽化器 旋转式 燃料排出口 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 燃料供给控制 插入安装 驱动机构 相对位移 有效面积 响应性 作业机 元器件 配置 同轴 引擎 组装 | ||
本发明用于提高燃料供给控制的响应性。本发明是包括具备燃料排出口(8a)的喷嘴(8)以及与喷嘴(8)同轴地配置且配置为一部分进入喷嘴(8)中的针(10)的旋转式汽化器(100)。针(10)能通过与喷嘴(8)的相对位移来改变燃料排出口(8a)的有效面积。旋转式汽化器(100)包括:用于使针(10)沿着轴线进行位移的电动马达(14);以及插入安装于电动马达(14)与针(10)之间、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驱动机构元器件(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引擎作业机及组装于其中的旋转式汽化器。
背景技术
便携式引擎作业机具体而言包含链锯、割草机、绿篱修剪机、电源风机等。多数情况下,便携式引擎中搭载有汽化器。
便携式引擎作业机中的电子化也在不断推进,作为其中一例,在燃料控制中采用了电磁阀(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中,具备燃料控制用的电磁阀的引擎采用该电磁阀与蝴蝶式汽化器的组合。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具备燃料控制用的电磁阀的引擎采用该电磁阀与旋转式汽化器的组合。
蝴蝶式汽化器具有临近汽化器内混合气体通路的排出部,燃料通过该排出部被吸入汽化器内的进气通路。同样,对比文件2所公开的旋转式汽化器在汽化器内混合气体通路具有突出的喷嘴,燃料通过该喷嘴被吸入汽化器内的进气通路。即,利用汽化器内混合气体通路的负压,从排出部向进气通路提供燃料。并且,电磁阀设置于通到上述排出部或上述喷嘴的汽化器内燃料供给通路。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旋转式汽化器不具备插入到喷嘴的前端部并控制燃料排出量的针。这明确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段落[0038]。
作为组装于便携式引擎作业机的汽化器,根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可知,除了蝴蝶式汽化器以外还采用旋转式汽化器。旋转式汽化器的基本结构具备:能在汽化器主体中进行旋转的阀主体、与该阀主体的旋转轴线同轴配置的喷嘴、及从该喷嘴的前端进入喷嘴中的针。通过阀主体旋转来控制进气通路的有效截面积。并且,通过针相对于喷嘴的相对动作来控制燃料排出量。如上所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方案:省略了针,取而代之,在通到针的汽化器内燃料供给通路中插入安装电磁阀。
专利文献3公开了组装于便携式引擎作业机的旋转式汽化器的一个示例。专利文献3公开的旋转式汽化器中喷嘴被固定安置为无法旋转。并且,在喷嘴的前端部具备燃料排出口,该燃料排出口具有在周向上前端较细的形状。针能与阀主体相联动地进行旋转,与阀主体一起进行轴旋转。此外,针的周面上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开口。上述阀主体及针与作业者为了调整输出而进行操作的节流阀杆相关联,阀主体与针进行轴旋转。
若作业者操作节流阀杆,则阀主体及针进行轴旋转。由此,进气通路的有效截面积即节流阀开度发生变化。此外,通过针相对于固定安置的喷嘴的旋转,因针的开口与喷嘴的燃料排出口相一致而形成的有效燃料出口的面积发生变化。由此,旋转式汽化器中燃料排出量与进气通路的有效截面积(节流阀开度)一同受到机械性控制。
专利文献4公开了在便携式引擎作业机中最为普及的旋转式汽化器。专利文献4的旋转式汽化器中喷嘴被固定安置为无法旋转。能旋转的阀主体通过支承引脚及与其卡合的凸轮面而能在喷嘴的轴线方向上进行位移。针与阀主体被一体化。针与阀主体的轴旋转及随之产生的轴向的位移相联动地在轴线方向上进行位移。喷嘴的前端部的周面具有燃料排出口,通过从喷嘴的前端进入的针的进退动作来控制燃料排出口的有效开口面积。也就是说,通过针的相对的进退动作来控制燃料排出量。
若作业者操作节流阀杆,则与其机械性关联的阀主体进行旋转。伴随阀主体的旋转,汽化器内的进气通路的有效截面积即节流阀开度发生变化。此外,阀主体的旋转中,通过凸轮面来引导阀主体的轴向位移。阀主体的轴向位移伴随针的轴向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由于喷嘴被固定安置,因此喷嘴周面的燃料排出口的有效开口面积根据喷嘴的轴线方向的位移而发生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彦,未经株式会社山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