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7319.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1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之洋;邢其锋;王星;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0 | 分类号: | C07D405/10;C07D409/10;C07D409/14;C07D405/14;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芳烃 式( I ) 稠环芳烃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芳烃基团 杂芳基 氰基 氧原子或硫原子 烷基 多层有机层 硫代烷氧基 通式化合物 新型化合物 发光效率 启亮电压 取代基团 性能方面 环烷基 烷氧基 有机层 芳基 烯基 硝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包含至少一种由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中:R1选自氰基或氢;L选自芳基或稠环芳烃基团、杂芳基或稠杂环芳烃基团;Ar选自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的杂芳基或稠杂环芳烃基团;L或Ar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烷基或环烷基、烯基、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芳烃或稠环芳烃、杂环芳烃或稠杂环芳烃。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通式化合物。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发光效率、器件启亮电压和寿命等性能方面都获得了较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以下简称OLED)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视角宽、重量轻、组成和工艺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其响应速度可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电致发光的产生靠的是在有机电致材料中传输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重组,众所周知,有机材料的导电性很差,与无机半导体不同的是,有机半导体中没有延续的能带,载流子的传输常用跳跃理论来描述,即在一电场的驱动下,电子在被激发或注入至分子的LUMO能级中,经由跳跃至另一个分子的LUMO能级来达到电荷传输的目的。为了能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应用方面达到突破,必须克服有机材料电荷注入及传输能力差的困难。科学家们通过器件结构的调整,例如增加器件有机材料层的数目,并且使不同的有机层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功能材料帮助电子从阴极以及空穴从阳极注入,有的材料帮助电荷的传输,有的材料则起到阻挡电子及空穴传输的作用,当然在有机电致发光里最重要的各种颜色的发光材料也要达到与相邻功能材料相匹配的目的,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影响OLED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发光材料是OLED的核心与关键。第一代OLED发光材料是小分子荧光材料,这类材料种类丰富,稳定性好,但是这种材料只能利用单线态发光,而电致激发下产生的激子只有25%的是单线态,因此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Forrest等人1998年提出了磷光材料,利用重原子的旋轨耦合效应使得三线态激子在室温下发光,实现了激子100%的利用。但是,同样也是由于重原子的存在,这类材料价格较高,同时,蓝色磷光材料的寿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人们也在积极探索新型的发光材料。目前,最有前景的是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也叫TADF材料。这种材料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隙差狠下,在环境中热量的作用下,不发光的三线态激子可以通过反向系间窜越过程回到单线态发光,从而实现100%的激子利用。这种现象最早是在1961年在曙红染料中发现,同时早期在铜配合物种也有报道。近年来日本九州大学的Adachi等人通过材料设计提升了纯有机小分子TADF器件的效率,从而使得这种技术被研究者所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和色纯度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一类实现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包含至少一种由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I)中:
R1选自氰基或氢;L选自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稠环芳烃基团、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稠杂环芳烃基团;Ar选自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的且C3~C4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稠杂环芳烃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