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电化学生物转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7183.9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0;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昌华成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6 | 代理人: | 黄晶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水处理 微生物 电化学 生物 转盘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电化学生物转盘。它包括三维载体、转轴和动力装置;三维载体设置在转轴上,转轴与动力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三维载体上附着有厌氧产电微生物膜和好氧微生物膜,其中,厌氧产电微生物膜生长在紧贴载体的内层,而好氧微生物膜生长在外层,包裹、保护厌氧产电微生物膜;所述的三维载体部分浸入污水中、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生物转盘内部的电子可以自传递,可协同去除水中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电子供体包括有机物和铵氮,电子受体包括硝酸氮、亚硝酸氮、硫酸根和重金属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电化学生物转盘。
背景技术
水是一切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扩大和加深,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常用的市政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两个过程:(1)好氧生物处理,去除污水中废弃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2)厌氧反硝化去氮和厌氧消化去除污泥。它普遍具有能耗大、成本高、流程长和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ies,METs),如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同时,回收部分能源或资源。以MFC为例,污水中的废弃有机物可以作为产电微生物的底物在阳极被氧化去除,污水中的硝酸根、硫酸、重金属离子在阴极被还原去除。因此,MET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资源化技术。然而,这些METs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METs在处理实际污水时性能较低,以处市政污水为燃料时,MFC最高的产电功率只有约1.5W m-2;主要原因包括较低的污水电导率(约1mS/cm)和较低的有机物浓度、空气阴极的生物污染和盐沉积以及阳极的质子和阴极的氢氧根累积。而且,通过串联提高MFC的电压输出时还面临电压反转的问题。较低的性能通常带来低的去污效率。(2) MFC等MET装置,通常包含阳极和阴极,由于所需环境的差异在它们中间需要用隔膜隔开,这些都将给METs带来较高的材料和运行成本。(3)METs的阳极需要比较严格的厌氧环境以提高产电微生物的产电性能,因此难以直接与传统的好氧微生物处理系统相融合。
现有技术参考文献:公开号为CN107134585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授权公告号为CN101817587B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935134B的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号为CN101817587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旋转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底部设有附着有产电菌的阳极,以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阳极燃料,降解的同时产生质子和电子;驯化的生物阴极生物膜分为外部好氧层,内部厌氧层,外部短程硝化,内部以电极为电子供体反硝化;利用电机带动阴极旋转,并控制阴极浸没在水中的比例。这种旋转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需要采用两个电极,即阳极和阴极,通常需要用隔膜将阳极和阴极隔开,阳极上附着厌氧产电菌的阳极,旋转阴极的内部是厌氧层、外部是好氧层。其主要利用生长在阴极外层的好氧硝化菌完成氨氮的短程硝化,阴极内层生物膜以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为电子受体,外电极为电子供体,反硝化脱氮。
授权公告号为CN101935134B发明专利公开的是一种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好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厌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其将好氧微生物转盘、厌氧微生物转盘以及过滤装置有机组合形成的一体化设备,但不涉及微生物电化学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改进现有的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电化学生物转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师范大学,未经江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