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37126.0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齐洪峰;王轶欧;于博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 地址: | 100067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热容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00:确定目标电池的测试温度、预设充放电电流和预设SOC区间;
步骤200:选取所述目标电池对应的目标散热片;
步骤300:将所述目标电池和目标散热片置于等温量热仪中,并将充放电设备与目标电池进行连接;
步骤400:根据所述目标电池的测试温度、预设充放电电流和预设SOC区间,控制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采集并记录充放电试验过程中的、以及实验结束后的预设时间内的该目标电池的温度数据、目标散热片的温度数据和等温量热仪的发热功率数据;
步骤500:根据所述目标电池的温度数据、目标散热片的温度数据和等温量热仪的发热功率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电池的比热容;
其中,所述步骤500包括:
获取目标电池和目标散热片吸收的总热量;
根据目标散热片的温度数据、比热容以及质量,计算目标散热片的吸收热量,并由目标电池和目标散热片吸收的总热量减去目标散热片的吸收热量得到目标电池吸收热量;
根据目标电池吸收热量、目标电池温度数据及质量计算得到目标电池比热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0包括:
步骤101:根据所述目标电池的特征信息,在预设电池类型库中获取该目标电池的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电池类型库中存储有电池的特征信息和电池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102:根据所述目标电池的类型,获取目标电池的质量和预设充放电电流,进而确定所述目标电池的测试温度和SOC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0包括:
步骤201:根据所述目标电池的外形结构,选取与该目标电池的贴合面积最大的目标散热片;
步骤202:将所述目标散热片贴紧所述目标电池设置,并记录该目标散热片的质量和比热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温量热仪包括用循环管连接的绝热箱和散热箱,以及,与所述绝热箱、散热箱和充放电设备均通信连接的计算机设备;
相对应的,所述步骤300包括:
步骤301:将所述目标电池和贴紧所述目标电池设置的目标散热片置于所述绝热箱中;
步骤302:将所述目标电池通过动力线接入所述充放电设备内的充放电回路;
步骤303:将所述充放电设备用两根温度采样线分别与所述绝热箱中的目标电池表面和目标散热片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比热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包括:
步骤401:将置于所述等温量热仪中的所述目标电池的荷电状态调整为所述预设SOC区间,并设定所述等温量热仪的采样间隔、记录所述等温量热仪的初始功率值,以及,分别设定并记录所述绝热箱和散热箱的初始温度值;
步骤402:将所述等温量热仪、充放电设备和目标电池进行静置处理,直到所述计算机设备中显示的等温量热仪的发热功率曲线的变化值小于稳定阈值;
步骤403:根据所述目标电池的测试温度和预设充放电电流,控制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
步骤404:采集并记录充放电试验过程中的、以及实验结束后的预设时间内的该目标电池的温度数据、目标散热片的温度数据和等温量热仪的发热功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1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