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极化电位获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7119.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6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姜有文;陈振华;罗锋;孙伶;赵君;刘猛;刘明;张一;韩朔;许道振;黄光前;徐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3/04 | 分类号: | C23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电位 干扰信号 管地电位 模拟干扰信号 管道阴极保护 自适应滤波器 地电位梯度 有效性评价 测量距离 对地电位 管道检测 间隔测量 梯度信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极化电位获取方法,属于管道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管道的管地电位信号,该管地电位信号包括:管道的极化电位信号和实际干扰信号。获取与实际干扰信号相关的地电位梯度信号。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对地电位梯度信号进行处理,获取用来模拟实际干扰信号的模拟干扰信号,并从管地电位信号中除去模拟干扰信号,得到极化电位信号。本发明提供的管道极化电位获取方法,不受测量距离的影响,可以实现对管道极化电位信号的密间隔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该方法可以消除实际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对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极化电位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管道进行油气运输作业时,管道一般埋设在地下,容易受到土壤介质的腐蚀。一旦管道受到的腐蚀较严重,产生穿孔,则容易引发油气泄漏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污染环境。因此,有必要对管道进行阴极保护,并评价该阴极保护的有效性,以避免管道受到腐蚀,而为了评价该阴极保护的有效性,获取管道的极化电位是十分重要的。
现有技术通过使用检查片来获取管道的极化电位。具体地,在地面上,每隔预定距离(一般为1km-3km)沿管道方向安装有一个测试桩;并在管道上方的土壤中埋设检查片,该检查片位于测试桩附近,且与测试桩、管道顺次电连接。待需要获取管道的极化电位时,只需断开检查片与测试桩的电连接,并使用测量仪器(如万用表)测量两者断开时产生的瞬间电位,即可获取管道的极化电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测量过程是在有干扰信号(如杂散电流)的情况下进行的。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两个相邻的测试桩之间距离较远,且检查片只设置在测试桩附近的土壤中,不仅无法实现对管道的密间隔测量,即小间距测量,例如,沿管道的长度方向每隔2m或3m测量一次管道的极化电位。而且无法消除干扰信号的影响,导致对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的评价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极化电位获取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极化电位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管道的管地电位信号,所述管地电位信号包括:管道的极化电位信号和实际干扰信号;
获取与所述实际干扰信号相关的地电位梯度信号;
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对所述地电位梯度信号进行处理,获取用来模拟所述实际干扰信号的模拟干扰信号;
从所述管地电位信号中除去所述模拟干扰信号,得到所述极化电位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管道的管地电位信号,包括:利用电位采集器与埋设于地下的所述管道电性连接,测得所述管道的管地电位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地电位梯度信号包括:沿所述管道轴线方向上的轴向地电位梯度信号和/或沿垂直于所述管道轴线方向上的垂向地电位梯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与所述实际干扰信号相关的地电位梯度信号,包括:
在所述管道的同一侧设置第一参比电极、第二参比电极和第三参比电极;所述第一参比电极和所述第二参比电极沿所述管道轴线的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参比电极和所述第三参比电极沿垂直于所述管道轴线的方向排布,且所述管道、所述第一参比电极、所述第二参比电极和所述第三参比电极两两之间均设置有预设间距;
将电位采集器分别与所述管道、所述第一参比电极、所述第二参比电极和所述第三参比电极电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参比电极和所述第二参比电极,利用所述电位采集器采集所述轴向地电位梯度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参比电极和所述第三参比电极,利用所述电位采集器采集所述垂向地电位梯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