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6814.5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1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肖林;龚松波;王晓颖;王兴龙;郭旺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设备 第一数据 数据总线 地面站 总线 链路 数据处理单元 无人机地面站 拓扑结构 网络通信 误码率 通信 串口 无人机控制 备份网络 扩展能力 设备连接 数据交换 网络拓扑 多链路 双余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属于无人机控制技术领域,其包括无人机、链路地面设备、数据处理单元、地面站、控制席位、第一数据总线和第二数据总线,第一数据总线和第二数据总线均连接至地面站,控制席位、数据处理单元和链路地面设备均分别通过第一数据总线和第二数据总线与地面站进行数据交换,链路地面设备与无人机无线进行通信,其中第一数据总线的误码率小于第二数据总线的误码率。本发明在地面站与链路地面设备通信时采用两者不同规格的线路进行双余度网络拓扑,提升了多链路地面设备接入扩展能力,同时解决了系统在设计时,使用串口备份网络通信时,设备连接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一般需要地面站及地面链路设备进行通信与控制,传统的地面站在与链路地面数据终端通信时,主要采用单网络、单串口、网络加串口双余度或双余度网络的通信拓扑,存在链路接入扩展能力差、通信余度低、可靠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以改善现有的通信网络中拓展能力差、可靠性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所述网络通信拓扑结构包括无人机、链路地面设备、数据处理单元、地面站、控制席位、第一数据总线和第二数据总线,第一数据总线和第二数据总线均连接至地面站D,而控制席位、数据处理单元和链路地面设备均分别通过第一数据总线和第二数据总线与地面站进行数据交换,链路地面设备与无人机无线进行通信,其中第一数据总线的误码率小于第二数据总线的误码率。
进一步的于,第一数据总线为光线FC总线G,第二数据总线为千兆以太网。
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链路地面设备和控制席位的数量相对应均为N个。
本发明的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方法在地面站与链路地面设备通信时采用两者不同规格的线路进行双余度网络拓扑,整体在保证系统通信余度的条件下,提升了多链路地面设备接入扩展能力,为地面站模块化、组合化监控多无人机提供通信基础,同时解决了系统在设计时,使用串口备份网络通信时,设备连接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无人机地面站网络通信拓扑结构,在拓扑结构中包括无人机W、链路地面设备L、数据处理单元C、地面站D、控制席位X、光线FC总线G和千兆以太网Y,光线FC总线G和千兆以太网Y均连接至地面站D,而控制席位X、数据处理单元C和链路地面设备L均分别通过光线FC总线G和千兆以太网Y与地面站D进行数据交换,链路地面设备L与无人机W无线进行通信。
本发明中通过地面站D内部各组成系统基于千兆以太网Y和光纤FC总线G双余度全备份互联互通,传输遥控、遥测、任务载荷数据;地面站D与链路地面设备L基于千兆以太网和光纤总线双余度全备份互联互通,传输遥控、遥测、任务载荷数据。
由于光纤FC-asm总线G和千兆以太网Y均具备星形网络拓扑特性,在地面站D需要增加新的无人机控制目标时,在地空站D原有指控能力不变(席位配置与飞机匹配程度)的条件下,增加链路地面设备L及控制席位X即可,不需要变更通信架构即能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