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数据诊断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6423.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生;李秋影;刘志刚;姚亮;孙鹏;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数据 诊断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电池数据诊断方法和系统,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池数据,其中,电池数据包括主正继电器的内侧总电压、主正继电器的外侧总电压和单体电池电压;将内侧总电压、外侧总电压和单体电池电压进行比较验证,获得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通过多种校验检测方式,输出可靠数据,极大程度上保证电池总电压和总电流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池数据诊断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交通事故的频发,对于汽车安全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从最早的被动安全(诸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到后来的主动安全(ABS、ESC等),再到安全性预测(车道偏离、行人报警等),甚至到近期功能安全的概念的出现。这都无疑表明汽车安全将是汽车电子设计中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的一个考虑。
目前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通过对电池工作状态进行监控来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充电安全,但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检测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当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电池很可能会出现过充或过放,甚至是起火爆炸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数据诊断方法和系统,通过多种校验检测方式,输出可靠数据,极大程度上保证电池总电压和总电流数据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电池数据诊断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数据,其中,所述电池数据包括主正继电器的内侧总电压、主正继电器的外侧总电压和单体电池电压;
将所述内侧总电压、所述外侧总电压和所述单体电池电压进行比较验证,获得所述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所述内侧总电压、所述外侧总电压和所述单体电池电压进行比较验证,获得所述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包括:
获取当前主继电器的开关状态,其中,所述开关状态包括高压闭合和高压断开;
当高压闭合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所述外侧总电压和所述单体电池电压依次进行比较验证,获得所述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
当高压断开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和所述单体电池电压进行比较验证,获得所述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当高压闭合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所述外侧总电压和所述单体电池电压依次进行比较验证,获得所述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包括:
将所述内侧总电压与所述外侧总电压比较作差,得到第一比较差值;
当所述第一比较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作为所述电池数据的可靠电压结果;
当所述第一比较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与所述单体电池电压比较作差,得到第二比较差值;
当所述第二比较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作为所述电池数据的可靠电压结果;
当所述第二比较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外侧总电压与所述单体电池电压比较作差,得到第三比较差值;
当所述第三比较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将所述外侧总电压作为所述电池数据的可靠电压结果;
当所述第三比较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则发出所述电池数据的电压不可靠警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当高压断开时,将所述内侧总电压和所述单体电池电压进行比较验证,获得所述电池数据的诊断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径可调的干燥筒
- 下一篇:一种基于客户个性需求的服装在线定制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