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压力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35926.9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浩;肖玲玲;陈纲;张琼;叶秋平;周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 |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20094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力发电厂 热网供汽 压力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压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系统中分汽缸的主控供热机组管路和辅控供热机组管路,所述的主控供热机组管路和辅控供热机组管路相互并联,主控供热机组管路上设有主控调节阀门,辅控供热机组管路上设有辅控调节阀门;2)设置主控调节阀门的第一开度限值A%、第二开度限值C%以及辅控调节阀门的第三开度限值B%,并采用主控结合辅控的控制方法控制主控调节阀门和辅控调节阀门的开度,对分汽缸的压力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防止低流量冲蚀、自动化控制、运行方式灵活、稳定性提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供汽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压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热网蒸汽由四台机组抽汽进行提供,分别经过独立的调节性阀门CV1、CV2、CV3、CV4进入分汽缸,提供给不同的用户。正常情况下由两台机组供汽,其他两台机组供汽处于备用状态。当热网系统运行时,如果两个调节阀门都投自动(每个调节阀门为独立PID调节——比例、积分、微分调节),两个调节阀门会互相影响,致使调节阀门不断动作,可能某个阀门开大,另一个阀门开度关小,使供热机组的热负荷波动较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运行人员将一个调节阀门投入自动,另外一个调节阀门放在手动位置。但当热网用户端用汽量增大或供热机组负荷降低,供汽能力降低时,运行人员不能及时调整手动调节阀门开度,分汽缸压力会降低,致使供汽质量受到影响。即使运行人员能够及时调节,运行人员工作强度较大。
如果采用一个PID控制器去控制两个供汽调节阀门,用户用汽量增加时,逐渐开大第一个调节阀门开度,当第一个调节阀门开度增大到一定开度时,逐渐增大第二个调节阀门开度。反之,当第二个调节阀门关闭(指令为0%)时,逐渐关闭第一个调节阀门。但第二个调节阀门开度从关闭(指令为0%)往开方向动作时或从开位置往关闭(指令为0%)方向动作时,可能长时间运行在开度较小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第二个调节阀门的阀芯存在着低流量冲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防止低流量冲蚀、自动化控制、运行方式灵活、稳定性提高的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压力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压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系统中分汽缸的主控供热机组管路和辅控供热机组管路,所述的主控供热机组管路和辅控供热机组管路相互并联,主控供热机组管路上设有主控调节阀门,辅控供热机组管路上设有辅控调节阀门;
2)设置主控调节阀门的第一开度限值A%、第二开度限值C%以及辅控调节阀门的第三开度限值B%,并采用主控结合辅控的控制方法控制主控调节阀门和辅控调节阀门的开度,对分汽缸的压力进行控制。
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
在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从零至最大的过程中:
当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从零增大至第一开度限值A%对应的用汽量时,通过PID控制主控调节阀门,维持分汽缸压力稳定;
当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持续增加且超过第一开度限值A%对应的用汽量时,则保持主控阀门的开度在A%,并且打开辅控调节阀门,使其开度由零逐渐增加至第三开度限值B%;
当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持续增加且超过辅控调节阀门开度(B+1)%对应的用汽量时,则继续保持主控阀门的开度在A%,辅控调节阀门处于PID自动调节压力状态;
在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从最大至零的过程中:
当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从最大降至第三开度限值B%对应的用汽量时,则通过PID控制辅控调节阀门,维持分汽缸压力稳定;
当分汽缸用户侧的用汽量持续降低到零时,则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