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4456.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锋;王曙光;刘伟;连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地建矿业开发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层 复合污染土壤 修复 隔离 污染场地 复合土 土层 阻隔 污染物 铺设 保水保肥 传统土壤 干净土壤 工艺环节 环境迁移 污染土壤 吸附功能 作物生长 细沙 缓冲层 熟石灰 体积比 配比 平压 填埋 吸附 黄土 迁移 施工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方法,用于对污染场地进行隔离修复,包括:在推平压实的污染场地上依次铺设含有复合土的隔离层、净土层和耕土层,其中复合土由黄土、熟石灰、细沙和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按体积比配比组成。本发明中铺设的隔离层用于阻隔污染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向上部环境迁移,防止其污染干净土壤;净土层则作为隔离层和耕土层之间的缓冲层,一方面能够继续阻止隔离层中吸附的污染物向上部迁移,另一方面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保障作物生长。本发明的工艺环节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较传统土壤阻隔填埋修复技术显著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损土地修复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据我国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并且无机污染物中又以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主。研究表明,有毒矿物对土壤污染的过程,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品质下降,还易引发地下水污染,并通过食物链途径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累积。因此,对含多种重金属或有机与无机混合污染物造成的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土壤阻隔填埋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治理的常用技术手段,应用非常广泛。其技术原理是通过铺设阻隔层阻断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途径,使污染土壤与四周环境隔离,达到污损土地治理的目的。原位土壤阻隔覆盖系统一般由土壤阻隔系统、覆盖系统、监测系统等组成。土壤阻隔系统主要由HDPE膜、泥浆墙等防渗阻隔材料组成,在污染区域四周建设阻隔层,将污染区域限制在特定范围;土壤覆盖系统通常由粘土层、土工膜等构成一层或多层隔离;监测系统主要由阻隔区域上下游的监测井构成。
国内目前采用的土壤阻隔填埋技术,对污染场地的阻隔处理接近于我国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水平,修复过程中需建造的系统复杂。当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面积较大,处置工程量相应增加时,直接导致修复工程建设费用高,费效比低。例如,目前原位土壤阻隔覆盖技术的修复成本一般为500~800元/m2,即33.3~53.3万元/亩,修复代价高昂。因而,有必要寻找一种价格相对较低,又能够有效隔离多种重金属或有机物与无机物混合污染物造成的复合污染土的隔离修复技术,以使该技术能够大范围推广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土壤阻隔填埋修复技术费用高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方法,用于对污染场地进行隔离修复,包括:
推平压实污染场地;
在污染场地上铺设含有复合土的隔离层;
碾压隔离层;
在隔离层上铺设净土层;
在净土层上铺设耕土层;
复合土由黄土、熟石灰、细沙和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按体积比配比组成;
净土层由干净土壤组成,厚度为10cm~40cm,压实系数为0.9;
耕土层由干净土壤组成,厚度为20cm~40cm,用于种植作物或植草。
进一步的,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为坡缕石,复合土由黄土、熟石灰、细沙和坡缕石按5:1.5:2:1.5的体积比混合制成。
可选的,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为活性炭,复合土由黄土、熟石灰、细沙和活性炭按5:2: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
进一步的,在污染场地上铺设含有复合土的隔离层前,还包括:在污染场地上铺设粘土层;粘土层的厚度为10cm~30cm。
可选的,在隔离层上铺设净土层前,还包括:在隔离层上部铺设防渗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地建矿业开发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地建矿业开发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