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部件防碱性腐蚀涂料喷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34071.8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泉马龙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B05D7/24 | 分类号: | B05D7/24;B05D5/00;B05D3/02;C09D131/04;C09D109/08;C09D5/08;C09D7/61;C09D7/63;C09D7/65 |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许竞雄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部件 碱性 腐蚀 涂料 喷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保护涂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械部件防酸性腐蚀涂料喷涂方法,其技术要点是:先对机械部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烘干,将防碱性腐蚀涂料混合均匀后,通过喷雾装置喷涂在机械部件表面,然后在防碱性涂料表面进行打磨,再将机械部件放置入预热炉中进行预热,其中防碱性腐蚀涂料包括聚醋酸乙烯乳液、钛白粉、三乙醇胺氧烷、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乳液、珠光粉、分散剂和去离子水,解决了现有金属蚀刻工艺加工出来产品往往存在喷涂效果不理想,或喷涂油漆面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部位,且防护涂料存在被碱性环境腐蚀,导致机械表面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降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保护涂剂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机械部件防碱性腐蚀涂料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机械加工中,当成品完成后均需要在外部涂覆涂料,该涂料的主要用途在于隔绝潮湿环境与机械金属表面,降低机械表面被锈蚀的风险,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如聚甲醛项目中,氢氧化钠储藏槽中,对接焊缝处易被碱性溶液或者气体腐蚀,由于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而产生开裂,这种腐蚀是沿晶间发生裂纹,是应力腐蚀破裂的一种类型。
因此,需要一种喷涂效果理想,具有防水、抗渗,改变现有保护涂料的不足,解决因碱性环境下机械防护作用下降的一种机械部件防碱性腐蚀涂料喷涂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金属蚀刻工艺加工出来产品往往存在喷涂效果不理想,或喷涂油漆面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部位,且防护涂料存在被碱性环境腐蚀,导致机械表面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降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械部件防碱性腐蚀涂料喷涂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部件防碱性腐蚀涂料喷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机械部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烘干;
第二步,将防碱性腐蚀涂料混合均匀后,通过喷雾装置喷涂在机械部件表面;
第三步,在防碱性涂料表面进行打磨;
第四步,将机械部件放置入预热炉中进行预热。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通过毛刷和油污清洗剂处理机械部件表面。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防碱性腐蚀涂料包括聚醋酸乙烯乳液、钛白粉、三乙醇胺氧烷、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乳液、珠光粉、分散剂和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以重量份计,聚醋酸乙烯乳液40~70份、钛白粉15~25份、三乙醇胺氧烷8~24份、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乳液4~12份、珠光粉2~8份、分散剂2~8份和40~120份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以重量份计,聚醋酸乙烯乳液55份、钛白粉20份、三乙醇胺氧烷18份、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乳液7份、珠光粉5份、分散剂5份和80份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第三步中,对待喷涂的防碱性涂料表面进行喷砂粗糙处理,然后利用干燥高压空气对喷砂后的防碱性涂料表面进行吹扫洁净处理。
进一步的,第四步中,预热温度为90-115℃,预热时间20-45min。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喷涂质量高,其喷涂防碱性腐蚀涂料后经过预热可以使机械部件表面与涂料之间形成粗糙涂层,提高两者的结合面积,通过后续后处理进一步避免了局部不合格部位的产生。
再则,碱性脆化现象主要集中在机械金属部件孔径处,其通过碱性腐蚀造成晶脆,聚醋酸乙烯乳液是由醋酸乙烯酯单体经聚合反应得到的一种热塑性胶,钛白粉和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乳液可以在机械金属表面形成一道防水性隔膜,三乙醇胺氧烷、珠光粉和分散剂以其特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利用有机隔膜本身固有的化学性及多孔性,以水为载体,借助水的渗透作用与有机隔膜外的碱性物质生成反应,顺着或逆着水压方向产生作用,从而达到的防水、防潮、耐化学腐蚀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泉马龙机械厂,未经成都龙泉马龙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0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