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分体式感应门把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3907.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根贵;王友乐;吴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E05B81/7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朱建均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体式 感应 门把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分体式感应门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车辆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快捷方便和智能化,目前感应门把手越来越多的应用普通汽车上,该系统大大方便了驾乘人员,不需将钥匙或遥控器从口袋里取出进行上锁或解锁车门,仅需要驾驶者在汽车附近即可,简化了驾乘人员对车门上锁或解锁操作,增强了便利性,在已知的各种类型的汽车门把手中,其结构均在门把手抓握空间处做分体结构,然后将感应模块内置在两个分体中间空腔处,抓握空间处做分体,触感较差,且不能有效固定感应模块,因此需要设计一款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触感较好,且能够有效固定感应模块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触感较好,且能够有效固定感应模块的汽车分体式感应门把手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分体式感应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上设有把手装饰件,所述把手装饰件与把手主体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感应模块和按钮,所述按钮与感应模块并联连接到汽车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与汽车感应钥匙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外包裹有减震橡胶,所述减震橡胶位于感应模块与腔体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与感应模块通过线束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主体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按钮的底面固定在把手主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的一端连接按钮和感应模块,线束另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位置处的把手装饰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按钮的底面固定在把手主体上,正面外露于第二通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主体的底面形成抓握区域,所述抓握区域为凹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装饰件的上表面为凸曲面。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分体式感应门把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其一,该汽车门把手内部空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适用于多种标准感应模块。其二,感应模块外侧采用橡胶材料确保感应模块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受到破坏。其三,采用分体结构设计能够使产品组装更加方便快捷,降低加工成本,其四,该汽车门把手结构简单可靠、紧凑、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把手装饰件,2.感应模块,3.把手主体,4.按钮,5.腔体,6.线束,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抓握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分体式感应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主体3,所述把手主体3上设有把手装饰件1,所述把手装饰件1与把手主体3之间形成腔体5,所述腔体5中设有感应模块2和按钮4,所述按钮4与感应模块2并联连接到汽车内部,所述把手装饰件1的内部有与把手主体3通过螺纹连接的螺孔,边缘有与把手主体3相互配合的卡扣。
所述感应模块2与汽车感应钥匙相互配合。通过感应模块2与车主随身携带钥匙进行感应,再通过车主对于把手特性区域的触摸来实现解锁与开锁的动作。
所述感应模块2外包裹有减震橡胶,所述减震橡胶位于感应模块2与腔体5之间的间隙中。避免遇到震动时造成感应模块2的功能失效。
所述按钮4与感应模块2通过线束6并联。
所述把手主体3一端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通孔7,所述按钮4固定在手主体3的另一端。所述线束6的一端连接按钮4和感应模块2,线束6另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7中穿出连接到汽车内部。
所述按钮4位置处的把手装饰件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按钮4的底面固定在把手主体3上,正面外露于第二通孔8处。按钮4和感应模块2为一体结构,按钮4作为锁车时手动接触就可实现上锁功能,其通过把手主体3上的定位孔和把手装饰件1上的第二通孔8进行配合将按钮4进行有效固定。
所述把手主体3的底面形成抓握区域9,所述抓握区域9为凹曲面,所述把手主体3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在抓握空间处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线设计,人体接触时触感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3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