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氨酸与卡那霉素联用的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3811.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谢荔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九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36 | 分类号: | A61K31/7036;A61K31/7004;A61K31/19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39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氨酸 卡那霉素 联用 制剂 | ||
一种甘氨酸与卡那霉素联用的制剂,涉及小分子物质甘氨酸。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与卡那霉素联用的制剂由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与卡那霉素组成。耐药菌选自迟缓爱德华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临床耐药菌、溶藻弧菌等中的一种。所述甘氨酸、葡萄糖和卡那霉素的剂量按质量比为1︰(0.01~100)︰(0.01~10)。甘氨酸的使用量为0.5mg~2g/次/kg体重给药。通过添加甘氨酸后,迟缓爱德华氏耐药菌在用卡那霉素处理时生存率明显下降,说明可提高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通过添加葡萄糖和甘氨酸后,迟缓爱德华氏耐药菌在用卡那霉素处理时生存率明显下降,说明这两种物质具有协同性,并且具有甘氨酸浓度梯度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分子物质甘氨酸,尤其是涉及可提高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一种甘氨酸与卡那霉素联用的制剂。
背景技术
虽然抗生素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以及动物集约化养殖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其误用,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以及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控制细菌抗生素耐药十分重要。
目前,抗生素在畜牧养殖业方面大量使用。一方面,一些抗生素作为兽药控制细菌性感染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一些抗生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敏感菌大量死亡,耐药菌得以大量繁殖,促进和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促进了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即产生可以耐药3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控制这些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往往需要更换新抗生素和增加抗生素剂量。然而,这样的防治方法往往使残存的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更宽,耐药能力更强。因此,发明新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发现,利用植物提取物、中药、免洗消毒剂等在体外对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这些都是复合成分,无法知道具体哪种物质起关键作用。新近有研究发现,利用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果糖、丙氨酸,能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持久性耐药菌(persistence)以及耐药菌的敏感性。这些研究表明了以代谢物为基础的小分子来清除耐药菌的可行性。迄今为止,无甘氨酸促进卡那霉素抗生素抑制耐药菌生长以及甘氨酸增加葡萄糖促进卡那霉素抗生素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甘氨酸与卡那霉素联用在提高细菌对卡那霉素敏感性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与卡那霉素联用在提高细菌对卡那霉素敏感性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与卡那霉素联用的制剂。
所述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与卡那霉素联用的制剂由甘氨酸和/或葡萄糖与卡那霉素组成。
所述细菌可采用耐药菌;所述耐药菌可选自迟缓爱德华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临床耐药菌(Y15)、溶藻弧菌等中的一种。
所述甘氨酸、葡萄糖和卡那霉素的剂量按质量比可为1︰(0.01~100)︰(0.01~10)。
所述甘氨酸的使用量可为0.5mg~2g/次/kg体重给药。
所述抗生素可选自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本发明通过添加甘氨酸后,迟缓爱德华氏耐药菌在用卡那霉素处理时生存率明显下降,说明可以提高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
本发明通过添加葡萄糖和甘氨酸后,迟缓爱德华氏耐药菌在用卡那霉素处理时生存率明显下降,说明这两种物质具有协同性,并且具有甘氨酸浓度梯度效应。
本发明测定了添加甘氨酸和/或葡萄糖后进入细菌体内抗生素含量,发现这两种小分子物质可促进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的含量,协同使用时,抗生素含量增加更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九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九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3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