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3349.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武练;伍维强;李磊;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3 | 分类号: | E04F13/073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板插扣式 安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安装结构围设于多边形柱板的侧面,多边形柱板的顶面设有龙骨和顶板,顶板设于多边形柱板的顶面中部,龙骨分别从多边形柱板的顶面转角往多边形柱板的顶面中心方向延伸。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围设连接于多边形柱板周围多个折边板,令相邻的二折边板之间,通过其中一折边板和另一折边板相连组接,且交接于多边形柱板的转角处。本发明通过用两个折边板交接插扣,解决了多边形铝板柱面装饰效果与安装稳定性互相矛盾的技术问题,达到装饰效果美观、安装稳定性可靠的双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铝板拼接安装方法可大体分为两大类:1.拼缝处设置1-2mm板缝,两块铝板通过角码、自攻丝固定在龙骨上,此安装方法虽然施工简单,但是成品铝板面层存在1-2mm板缝,需要填塞PE棒并打胶进行板缝密封,影响装饰效果且工序较多,工期较长。2.密缝拼接,先将一块铝板通过角码、自攻丝固定在龙骨上,另外一块铝板密缝处无法固定,只能将角码插入以固定好的铝板与龙骨的缝隙里,此方法施工简单,但是由于一块铝板不能完全固定,故装饰面铝板稳定性、刚度较差。
采用上述传统方法施工铝板,平面接缝尚不能很好解决装饰效果与安装稳定性的矛盾,而对于多边形铝板柱面,传统方法在转角接缝处更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通过用两个折边板交接插扣,解决了多边形铝板柱面装饰效果与安装稳定性互相矛盾的技术问题,达到装饰效果美观、安装稳定性可靠的双优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围设于多边形柱板的侧面,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设有龙骨和顶板,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中部,所述龙骨分别从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转角往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中心方向延伸,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折边板,所述折边板围设连接于所述多边形柱板周围,各所述折边板包括第一板端和第二板端,各所述折边板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板端和第二板端的围设部和对称成形于所述第一板端和第二板端的弯折部,所述围设部围设于所述多边形柱板的侧面,所述围设部的端部向对应所述龙骨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令相邻的二所述折边板之间,通过其中一折边板的第一板端的弯折部和另一折边板的第二板端的弯折部相连组接,且交接于所述多边形柱板的转角处。
本发明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折部成形为与所述围设部具有夹角的平板,以令相邻二所述折边板的板端通过所述弯折部叠合组固,而围设于所述多边形柱板周围,令所述第一板端的弯折部为第一弯折部,令所述第二板端的弯折部为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面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成形为L形板并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叠合的交接部以及朝向所述第二弯折部弯折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侧面与所述龙骨的端部贴合连接。
本发明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的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角码,所述角码的横截面成形为L形的结构,所述角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其末端抵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部位地与所述定位部的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叠合的第二弯折部及第一弯折部的交接部被所述第一侧板隔开,令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穿置并紧固于所述第二侧板以及叠合的第二弯折部及第一弯折部的交接部。
本发明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面上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的截面成形为L形的结构。
提供本发明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结构围设于多边形柱板的侧面,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设有龙骨和顶板,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中部,所述龙骨分别从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转角往所述多边形柱板的顶面中心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3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