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1972.1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2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章海;吴江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如一申请号为CN204860905U公开了一种可控制炒茶速度和加热时间的炒茶机,包含由纵向支架的一端和横向支架的一端轴接组成的主体支架、炒茶电动机、炒茶揉搓球杆、炒锅、炒茶揉搓球、加热装置、升降台、第一旋转轴、炒锅支架、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用于设置炒茶电动机的转速和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的外部控制器,横向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炒茶电动机,第一旋转轴轴接纵向支架的一端和横向支架的一端,炒茶电动机下连接有炒茶揉搓球杆,炒茶揉搓球杆下端连接有炒茶揉搓球,纵向支架中部通过炒锅支架连接有炒锅,炒锅支架通过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进行折叠,炒锅下方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下端连接升降台,外部控制器分别与炒茶电动机和加热装置电连接。
又如一申请号为CN204860909U公开了一种可控制炒茶温度的炒茶机,包含由纵向支架的一端和横向支架的一端轴接组成的主体支架、炒茶电动机、炒茶揉搓球杆、炒锅、炒茶揉搓球、加热装置、升降台、第一旋转轴、炒锅支架、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和用于设定加热装置温度的外部控制器,横向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炒茶电动机,第一旋转轴轴接纵向支架的一端和横向支架的一端,炒茶电动机下连接有炒茶揉搓球杆,炒茶揉搓球杆下端连接有炒茶揉搓球,纵向支架中部通过炒锅支架连接有炒锅,炒锅支架通过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进行折叠,炒锅下方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下端连接升降台,外部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电连接。
由于采用人工炒制的方式很难保证茶叶的质量,而且炒茶工人的工作比较辛劳,单位时间产量也低,很难形成较大的规模效益。在如今在各方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用人成本变高的环境下,炒茶机也应该在技术上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向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靠拢。应加快研制小型自动化的可以使茶叶连续进行杀青、炒干的机械设备来突破这种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茶叶加工装置,本发明利用机械设备可以对茶叶进行杀青、压扁和炒干。茶叶从漏斗投入杀青机,通过传送带的输进对其进行微波杀青,杀青完后对茶叶进行滚压,滚压完后送进滚筒炒干,炒板带动茶叶翻转,并将其挤压呈扁状,然后通过螺旋叶片将炒干的茶叶旋出。
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支架、漏斗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机架和支架两者连接设置;所述壳体安装在机架上,壳体内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的前段上方均布安装有微波管,传送带的中后段上方均布安装有滚轴;
漏斗安装在壳体的进料端,漏斗通过滑板与传送带的进料端连接,滚筒布设在支架的上方,所述滚筒内安装有通过电机一传动减缩箱带动旋转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上设有炒板,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设有清刷刮板连接于滚筒的进料口,其中:清刷刮板紧贴传送带上;
优先地,所述传送带通过电机传动减速器带动旋转。
优先地,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排气罩。
优先地,所述壳体的侧边设有多个可视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机械设备可以对茶叶进行杀青、压扁和炒干。茶叶从漏斗投入杀青机,通过传送带的输进对其进行微波杀青,杀青完后对茶叶进行滚压,滚压完后送进滚筒炒干,炒板带动茶叶翻转,并将其挤压呈扁状,然后通过螺旋叶片将炒干的茶叶旋出。速度快,节省人力,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叶加工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6、支架17、漏斗7和壳体4、机架16和支架17两者连接设置;所述壳体4安装在机架16上,壳体4内安装有传送带13,传送带13的前段上方均布安装有微波管14,传送带13的中后段上方均布安装有滚轴14。传送带13通过电机9传动减速器8带动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1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平台的安全对接方法
- 下一篇:游戏预约列表生成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