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补油结构的阻尼器活塞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0998.4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鉴;覃海鹰;童国荣;赵青;李永鑫;雷少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结构 阻尼 活塞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成补油结构的阻尼器活塞,涉及液压机械设计技术领域。阻尼器活塞外侧具有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将外筒隔离成第一工作油腔与第二工作油腔,所述环状凸起上具有垂直于活塞杆轴向方向延伸的补油通孔,所述补油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补油腔,补油通孔的侧边固定有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两者的阀芯相互配合构成对顶阀芯,所述对顶阀芯设置成能够保证工作状态下所述两个油腔中的一个与所述补油腔连通。该发明补油结构集成在阻尼器活塞上,阻尼器不再需要独立的补油装置零部件,同时阻尼器外筒结构可以简化并且减小尺寸。结构更为紧凑,且重量可以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补油结构的阻尼器活塞。
背景技术
液压阻尼器一般由活塞和外筒组成,活塞和外筒等部件形成两个充满油液的腔体,活塞和外筒相对运动,挤压液压油通过小孔或缝隙由压力较高的腔体流到压力较低的腔体,通过液压油流经小孔或缝隙的粘滞力将传至液压阻尼器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从而抑制振动或降低冲击载荷等。
液压阻尼器工作过程中为补偿油液热胀冷缩产生的体积变化和补偿动密封处的油液泄漏需要使用补油装置,该补油装置通过补油阀与液压阻尼器的腔体相连接。补油阀使得高压腔体到补油装置的流阻大甚至无法流通,低压腔体到补油装置的流阻相对较小,从而可补偿低压腔体容积变大过程中所需的油液,避免因低压使得油液出现气泡等。
已有的液压阻尼器的补油装置有两种。第一种补油装置由若干个独立的部件构成,补油装置与液压阻尼器外筒连接,经外筒上的通孔和补油阀等连接至活塞和外筒形成的腔体。第二种补油装置为外筒、端盖等部件构成的补油腔体,该补油腔体经活塞或外筒上的通孔和补油阀等连接至活塞和外筒形成的腔体。上述两种液压阻尼器的补油装置会增加结构复杂度和阻尼器重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补油结构的阻尼器活塞,滑动设置在外筒内,所述阻尼器活塞中空,形成补油腔,阻尼器活塞外侧具有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将外筒隔离成第一工作油腔与第二工作油腔,所述环状凸起上具有垂直于活塞杆轴向方向延伸的的补油通孔,所述补油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补油腔,另一端封闭,补油通孔的侧边向所述第一工作油腔延伸有第一侧边通孔,向所述第二工作油腔延伸有第二侧边通孔,所述第一侧边通孔固定有第一阀体,并在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阀芯;所述第二侧边通孔固定有第二阀体,并在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阀芯,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构成对顶阀芯,所述对顶阀芯设置成能够保证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工作油腔与第二工作油腔之一与所述补油腔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补油阀螺塞,所述补油阀螺塞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通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阀体包括补油阀螺塞,所述补油阀螺塞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边通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补油阀螺塞具有螺塞通孔,所述螺塞通孔容纳第一阀芯或第二阀芯的一端设置为圆孔,另一端设置为内六角孔。
优选的是,所述补油腔端部设置有注油螺塞。
优选的是,所述补油腔端部设置有油面观察窗。
本发明的关键点为:1、阻尼器活塞上有中空结构形成补油腔体。2、补油阀在阻尼器活塞上,补油腔体中的油液经过补油阀连接至活塞和外筒构成的两个腔体。3、活塞上有注油孔,有油镜等显示油液余量的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到的集成补油结构的阻尼器活塞可以简化阻尼器相关部件的结构,降低阻尼器的零部件数量,降低阻尼器重量和制造成本等。
补油结构集成在阻尼器活塞上,阻尼器不再需要独立的补油装置零部件,同时阻尼器外筒结构可以简化并且减小尺寸。阻尼器外轮廓主要由外筒决定,外筒简化和减小尺寸后阻尼器机构能更为紧凑,且重量可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集成补油结构的阻尼器活塞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