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背板系统、交换系统及其升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9828.4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2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莫道春;刘庆智;徐小飞;雷文阳;王闯;王临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4B10/25;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肖庆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板 系统 交换 及其 升级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背板系统、交换系统及其升级方法。光背板系统包括: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第一和第二后级光互连模块;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包括存在连接关系的M1个第一接口和N1个第二接口;第一后级光互连模块包括存在连接关系的L1个第三接口和K1个第四接口;第二后级光互连模块包括存在连接关系的L2个第三接口和K2个第四接口;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通过N1个第二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和第一后级光互连模块的L1个第三接口中的一个第三接口连接;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通过N1个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第二接口和第二后级光互连模块的L2个第三接口中的一个第三接口连接;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均用于与处理模块相连,M1、N1、K1、K2、L1、L2均大于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背板系统、交换系统及其升级方法。
背景技术
背板是网络交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实现线路处理单元和交换网络单元之间的交叉互连。根据采用的传输介质的不同,背板可以分为光背板和电背板。对于这两种背板而言,光背板能达到更高的系统容量,因而应用日益广泛。
光背板通常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承载板上的多个线路处理单元槽位。每个线路处理单元槽位均通过一定数量的光通道与交换网络单元连接。如果光背板上的光通道数量不够,则需要更换具有更多光通道数量的新光背板或者整个机柜。在更换过程中,需要将设备下电,导致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光背板升级过程中整个光背板甚至整个机柜的业务需要中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背板系统、交换系统及其升级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背板系统,所述光背板系统包括: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第一后级光互连模块和第二后级光互连模块;所述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包括M1个第一接口和N1个第二接口,所述M1个第一接口和所述N1个第二接口之间存在连接关系;所述第一后级光互连模块包括L1个第三接口和K1个第四接口,所述L1个第三接口和所述K1个第四接口之间存在连接关系;所述第二后级光互连模块包括L2个第三接口和K2个第四接口,所述L2个第三接口和所述K2个第四接口之间存在连接关系;所述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通过N1个第二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后级光互连模块的L1个第三接口中的一个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前级光互连模块通过N1个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后级光互连模块的L2个第三接口中的一个第三接口连接;所述M1个第一接口,所述K1个第四接口和所述K2个第四接口均用于与处理模块相连,M1、N1、K1、K2、L1、L2均为大于1的整数。
通过将光背板系统设置由前级光互连模块和后级光互连模块连接而成,在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时,只需要逐个更换后级光互连模块,更换某一个后级光互连模块时,不会对其他后级光互连模块所承载的业务产生影响,从而避免了整个光背板系统所涉及的业务均需要中断的问题。
其中,处理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线路处理单元(Line Process Unit,LPU)、交换网络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接入汇聚单元(AccessConvergence Unit,ACU)、编解码单元(CodingDecodingUnit,CDU)、深度包检测单元(Deep Packet Inspection Unit,DPIU)、业务感知单元(Service Awareness Unit,SAU)等等。
在一种实际应用中,第一接口连接的处理模块为线路处理单元,第四接口连接的处理模块为交换网络单元或者具有交换功能的线路处理单元。
可选地,L1可以与L2相等,L1也可以与L2不相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后级光互连模块的规格,即具有的第三接口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9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