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虫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9248.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2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罗昌炎;詹姆斯·T·布里斯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56 | 分类号: | A01N43/56;A01N43/1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虫组合物 粉虱科害虫 螺螨双酯 木虱科 叶蝉科 活性化合物 重量比 土壤 预防 施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所述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的重量比为50:1‑1:50。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木虱科、叶甲科、叶蝉科、粉虱科害虫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防或控制木虱科、叶甲科、叶蝉科、粉虱科害虫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施用至种子、目标有用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化合物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木虱科、叶甲科、叶蝉科、粉虱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背景技术
化学防治是农业上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当化学药剂不能保证完全覆盖叶片的情况下,只有寻找能够渗入植物然后转移到合适部位的杀虫组合物才能对以隐藏的生活方式生存或休眠不动状态存在于安全地点的害虫有效。
乙唑螨腈(SYP-9625)是由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其已公开在CN101875633A中。乙唑螨腈对成螨、若螨、螨卵均具有优异的活性。
螺螨双酯(Spirobudiclofen)是由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螺环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其已公开在CN102060818B中。
上述单独化合物的活性良好;然而,在低施用率或针对单独的害虫使用时它们不是总能满足杀虫剂所必须满足的高要求。
在害虫防治领域出现的一个典型的需求是需要降低防治活性成分的剂量率以及降低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理学影响,同时仍允许有效的害虫防治。所以,还需要提供结合击倒活性和延长防治时间,即快速作用和长效作用的害虫防治剂。
使用杀虫剂的另一个难处在于重复和唯一地使用单一杀虫化合物在许多情况下导致对所述活性组分产生天然或适应抗药性的害虫的快速选择。因此,还需要提供有助于防治或克服抗药性的害虫防治剂。
再者,由于害虫的多代性和适应性,害虫的抗性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便形成了。所以,还需要提供一种对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均有作用的害虫防治剂,该害虫防治剂具有优越的可渗透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解决至少一种所述问题如改善生物学特性、提供增效特性、降低剂量率、扩大活性谱、结合击倒活性和长效作用、抗药性管理以延缓抗性的杀虫组合物。
经大量生物测试筛选,本发明人出乎意料的发现,将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木虱科、叶甲科、叶蝉科、粉虱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令人惊奇的是,已发现,与各个化合物可能的防治率相比,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活性化合物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或依次施用活性化合物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得到了增强的虫害防治效果。
本发明将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组合控制木虱科、叶甲科、叶蝉科、粉虱科害虫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性能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本发明的一种杀虫组合物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所述乙唑螨腈和螺螨双酯的重量比为50:1-1:50,优选40:1-1:40,进一步优选35:1-1:35,更加优选30:1-1:30,再优选25:1-1:25,再优选20:1-1:20,再优选15:1-1:15,再优选10:1-1:10,再优选5: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9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杀虫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