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及养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28170.5 申请日: 2017-11-29
公开(公告)号: CN108207519A 公开(公告)日: 2018-06-29
发明(设计)人: 蒋业林;王士梅;张国前;侯冠军;江舰;王芬;程云生;季索菲;王玲;毛栽华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蚌埠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2/22 分类号: A01G22/22;A01K67/02
代理公司: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代理人: 汪守勇
地址: 23003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共生系统 鳖鱼 稻田 养鳖 种稻 水稻种植 水产养殖技术 综合经济效益 机械收割 口感细腻 营养物质 作业方式 鲫鱼 中华鳖 养殖 环沟 开沟 饲喂 增肥 免疫力 食欲 鱼苗 成活率 抗生素 配制 搭配 放养 巡查 均衡 增产 生长 饲料 引入 投资 管理
【说明书】:

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及养殖方法,涉及水稻种植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在水稻种植田内放养鳖苗和鱼苗形成稻鳖鱼共生系统。不同于以往稻田养鳖采用环沟型稻田养鳖,针对稻田需机械收割采取单边开沟作业方式,优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减少了投资成本,在中华鳖饲喂过程中便于人员投饲、管理和巡查吃食、活动等情况。稻鳖鱼共生系统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达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在稻田养鳖中引入鲫鱼,明显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制得的人工配制饲料不含抗生素,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均衡。口感细腻,可以显著增强食欲,促进其增产、增肥,还可以显著提高其免疫力、生长速度及成活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稻种植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养鳖是我国近年大力倡导的绿色种养殖模式。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生物资源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利用鳖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可控草、除草、捕食水生动物、驱赶害虫,同时鳖的残饵和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肥料,在增加稻田水体营养程度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另外还促进了田间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资源的繁殖,增加稻田中中华鳖的饵料。

发明人曾就目前安徽省的稻田养鳖技术模式的相关重要环节进行研究探讨和实践,发现随着投饵和排泄物的增加,稻田水体中N、P元素的浓度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各营养元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稻田养鳖生态系统中非经济型野杂鱼较多,因此选择在稻田养鳖模式中引入经济型水生动物,可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目前没有发现有关稻鳖鱼综合种养技术的相关报道。

为了进一步丰富稻鳖鱼综合种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数据和经验,申请人承担了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稻鳖鱼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种养结合关键技术研究”(1604a0702022),针对稻鳖鱼生态系统展开系列试验研究。项目在安徽省蚌埠市海上明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通过试验分析,稻鳖鱼综合种养的效益和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养殖方法,稻鳖鱼综合种养的效益和效果明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在水稻种植田内放养鳖苗和鱼苗形成稻鳖鱼共生系统。

一种稻鳖鱼共生养殖方法,步骤如下:

①、稻田养鳖沟的开挖与围栏设施

在稻田长边开挖一条横沟作为鳖沟,为梯形形状,上宽2.5-3m,底宽1-1.5m、深0.8m,相邻水稻种植区域之间形成机械作业通道;

四周围栏设施选择为彩钢板,用镀锌管或水泥桩间隔2m为桩,彩钢板用铁线固定在镀锌管上,田埂内向下开挖0.30m深的沟,将铺设彩钢瓦的镀锌管埋入沟内,用生石灰撒入泥浆土,夯实底部固定围栏;

②、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栽种

选择种植抗病害强、优质高产的绿稻24水稻品种,于6月中上旬种植,株距20~30cm,行距30~40cm;

③、稻田的施肥及育、插秧

育秧场所选择在非稻鳖共作区进行,4月中上旬开始育秧,操作流程为优良育秧地-制作育秧床-配置育秧土-晒种-脱芒-筛选-选种-浸种消毒-催芽-播种-覆土-苗床追肥-起秧;施肥前,先排干田间水分并晒田,再机械进入稻田先将稻田翻耕一次,每667m2施放发酵有机肥基肥300~500kg,随后立即进水、旋田、平田,稻田平整后立即插秧,之后不施追肥;

④、拦鳖栅、食台的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蚌埠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蚌埠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8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