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有折弯和打孔功能的铜牌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7895.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丛富强;吕正涛;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来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B21D28/34;B21D28/26;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有 折弯 打孔 功能 铜牌 加工 装置 | ||
一种兼有折弯和打孔功能的铜牌加工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冲头和折弯块,下模设有与所述冲头配合的冲头配合孔、与所述折弯块配合的折弯块让位缺口;下模设有下模板,上模设有上模板;所述冲头配合孔开设在下模板上,所述折弯块让位缺口位于下模板的右侧,下模板的右侧壁构成折弯块让位缺口的左侧壁。按上述方案,上下合模,冲头对板材的冲孔、折弯块对板材的折弯、上下模板对板材的剪切,同步进行,有利于铜牌加工效率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加工设备,具体涉及铜牌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上的铜牌,需折弯和打孔,按现有技术,需分别用折弯设备和冲孔设备,加工效率得不到提高,且,所需加工设备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提高铜牌的加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兼有折弯和打孔功能的铜牌加工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冲头和折弯块,下模设有与所述冲头配合的冲头配合孔、与所述折弯块配合的折弯块让位缺口;下模设有下模板,上模设有上模板;所述冲头配合孔开设在下模板上,所述折弯块让位缺口位于下模板的右侧,下模板的右侧壁构成折弯块让位缺口的左侧壁;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左右错位设置,上模板的右侧壁与下模板的左侧壁上下对齐。
按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和下模合模,冲头对下模板上的板材进行冲孔。同步地,折弯块向下卡入所述折弯块让位缺口,折弯块的左侧壁配合下模板的右侧壁,对板材进行折弯,板材的折弯部分贴在下模板的右侧壁上。同步地,上模板的右侧壁与下模板的左侧壁对板材进行剪切,完成铜牌的下料。
所述下模设有下脱板,下脱板弹性设置在下模上,下脱板位于上模板的下方。在上模板的下压下,下脱板向下移动,板材被夹持在上模板和下脱板之间,所述下脱板辅助上模板和下模板完成板材的剪切,能够保证未下料板材(后续加工用的板材)的平整度。
所述上模设有上脱板,上脱板弹性设置在上模上,上脱板位于下模板的上方,上脱板开设冲头穿孔和折弯块导向槽,所述冲头配合在所述冲头穿孔中,所述折弯块配合在所述折弯块导向槽中。上模下行,所述上脱板首先抵压在下模板上,板材被夹持在上脱板和下模板之间。之后,冲头和折弯块向下突出上脱板,对板材进行加工。所述上脱板能够保证板材下料部分(加工成铜牌部分的板材)的平整度,保证冲孔和折弯的顺利进行。
所述折弯块呈L形,包括折弯部和限位部;所述下模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下模板的右侧,限位块的左侧壁构成折弯块让位缺口的右侧壁,所述折弯部能够配合在所述折弯块让位缺口中,所述限位部能够抵压在限位块上;折弯部的右侧壁与限位块的左侧壁上下对齐。冲头下行冲破板材而入所述冲头配合孔内,与此同时,折弯部配合在所述折弯块让位缺口中,所述限位部抵压在所述限位块上,同步完成板材的冲孔和折弯。其中,下模板右侧壁与折弯部左侧壁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板材的厚度,如此,板材折弯部分处于下模板右侧壁和折弯部左侧壁之间,板材折弯角度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所述限位块及折弯块的L形设计,能够进一步地保证板材折弯角度的准确性,具体而言,折弯部卡入所述折弯块让位缺口,其右侧壁与限位块左侧壁紧密贴合,同时,限位部与限位块顶面抵压,如此,有效避免折弯部发生偏移或变形,提高折弯部的折弯强度,进而,板材折弯角度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所述下脱板上设有一对定位块,一对定位块左右设置,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开设定位槽,一对定位块之间的距离等于上模板左右两侧定位槽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块高于下模板和下脱板的高度。长条形的板材由左向右进入上下模之间,板材首先进入上模板和下脱板之间,并定位在一对定位块之间,板材的前端顶在所述限位块上,具体为限位块的左侧壁上。上下合模时,所述上模板抵压在下脱板上且位于一对定位块之间,一对定位块与上模板左右两侧的定位槽配合。上述一对定位块,配合限位块,在定位板材的同时,能够准确地保证铜牌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来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艾来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7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