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波纹管孔洞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6559.6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昌兴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5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波纹管 孔洞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塑料波纹管孔洞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机架和穿孔,底板下侧有金属铃壳,金属铃壳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与穿孔连接,金属铃壳内活动连接有振动轴,振动轴向底板上侧延伸,振动轴上连接有拉绳,拉绳上连接有吊球,机架上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中心轴管,中心轴管连接有风箱并固定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连接有第一电机,中心轴管还连接有螺纹管,螺纹管上套有中心滑块,中心滑块上滑动连接有竖杆,中心轴管的外部套设有外管道,外管道连接有第二电机,且外管道连接有上斜杆,上斜杆上滑动连接有上滑块,上滑块也滑动连接在竖杆上。通过本发明能够提高对波纹管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塑料波纹管孔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波纹管成型后,需要对波纹管上是否有孔洞进行检测,防止次品流入市场,保证生产加工质量。目前也有使用光线检测的方法,将光源放入波纹管内,使光源在波纹管内运动,在波纹管外侧设置光敏元件跟随光源移动,通过光敏元件进行光线的检测。当波纹管上有孔洞时,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孔洞穿出至波纹管的外侧,光敏元件接收到光线后,发出指示信号,从而提示该波纹管有孔洞,是次品,需要被淘汰。但是由于波纹管上具有多个褶皱,相邻褶皱之间容易相互阻挡,当孔洞被相邻褶皱阻挡时,光线仍然无法由孔洞射出,从而容易造成误检,检测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塑料波纹管孔洞检测装置,以提高对波纹管的检测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塑料波纹管孔洞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检测台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机架,底板上设有由上至下贯穿底板的穿孔,底板的下侧设有金属铃壳,金属铃壳的上端设有上开口、下端设有下开口,上开口与穿孔的下端连接,金属铃壳内活动连接有振动轴,振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上开口和穿孔并向底板的上侧延伸,振动轴位于金属铃壳内的部位连接有拉绳,拉绳上连接有吊球,吊球位于金属铃壳内,机架上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中心轴管,中心轴管的一端连接有风箱,中心轴管上固定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连接有第一电机,中心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螺纹管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中心滑块,中心滑块上滑动连接有竖杆,中心轴管的外部套设有外管道,外管道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连接有第二电机,且外管道上固定连接有上斜杆,上斜杆上滑动连接有上滑块,上滑块也滑动连接在竖杆上。
本方案的原理是:固定机构用于将波纹管固定,当第一电机工作时,通过皮带轮和中心轴管带动螺纹管旋转,当第二电机工作时,将带动外管道旋转,外管道带动固定连接的上斜杆转动,上斜杆上的上滑块跟随移动,由于上滑块与中心滑块之间连接有竖杆,因此,上滑块将带动中心滑块在螺纹管上发生旋转。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存在差异时,由于中心滑块的旋转速度来自于第二电机,而螺纹管的旋转速度来自于第一电机,因此中心滑块与螺纹管之间将产生速度差,从而使得螺纹管推动中心滑块发生滑动。中心滑块滑动而通过竖杆带动上滑块共同移动,从而使上滑块移动至上斜杆远离中心轴管的一端而将波纹管抵紧,实现波纹管的自动固定。此时风箱内的风将经由中心轴管吹入螺纹管内,并由螺纹管吹入至波纹管内。气流由波纹管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当波纹管上有孔洞时,气流将由孔洞吹出至检测台的底板上,并引起振动轴的振动。振动轴在振动过程中,不断摆动吊球,使吊球撞击在金属铃壳上,由此使金属铃壳发声,提醒操作人员,该波纹管有孔洞,为次品;当波纹管上无孔洞时,气流经由波纹管的另一端吹出,因而不会引起金属铃壳发声,由此进行波纹管的检测。
当上滑块将波纹管抵紧后,上滑块在上斜杆的带动下继续旋转,从而使抵紧在上滑块上的波纹管跟随发生旋转,从而能够将不同的部位靠近振动轴,而对多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测,保证检测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昌兴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昌兴塑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6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