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4394.9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0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青山淳;竹村与四郎;平田甲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8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热交换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使低温的被加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高于高温的加热源流体的入口温度。该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构成为具备:冷凝部,其利用制冷剂蒸气的冷凝热而使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蒸发部,其通过从加热源流体夺取制冷剂液的蒸发潜热而使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降低;吸收部,其借助吸收液吸收了制冷剂蒸气时释放出的吸收热而使在冷凝部中温度上升后的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再生部,其通过从加热源流体夺取使制冷剂从稀溶液脱离所需的热而使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降低;热交换部,其使被加热流体与升温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吸收液与制冷剂的吸收热泵循环,使吸收部以及蒸发部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变得比再生部以及冷凝部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热交换系统,特别是涉及以使低温流体的出口温度高于高温流体的入口温度的方式,使两个流体间进行热交换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作为在高温的流体与低温的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而广泛使用。在两个流体之间直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无法使低温的流体的出口温度成为比高温的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专利第5498809号公报(参照图11等)
作为热交换器的用途之一,可列举出回收废热。废热是不使用而废弃的热,因此若能够使回收废热而使温度上升的低温的流体的出口温度成为比包含废热的高温的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温度,则应用的范围变得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相当于低温的流体的被加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比相当于高温的流体的加热源流体的入口温度高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冷凝部40,其利用在制冷剂的蒸气Vg冷凝而成为制冷剂液Vf时释放出的冷凝热而使被加热流体FL的温度上升;蒸发部20,其通过从冷凝部40导入制冷剂液Vf,并从加热源流体FH夺取导入的制冷剂液Vf蒸发而成为制冷剂蒸气Ve时所需的蒸发潜热,使加热源流体FH的温度降低;吸收部10,其从蒸发部20导入制冷剂蒸气Ve,并且导入在冷凝部40中温度上升后的被加热流体FL,并借助吸收液Sa吸收导入的制冷剂蒸气Ve而成为浓度降低的稀溶液Sw时释放出的吸收热,使导入的被加热流体FL的温度上升;再生部30,其通过从吸收部10导入稀溶液Sw,并从加热源流体FH夺取对导入的稀溶液Sw进行加热而使制冷剂Vg从稀溶液Sw脱离而成为浓度上升的浓溶液Sa所需的热,使加热源流体FH的温度降低;以及热交换部80,其使在吸收部10中温度上升前的被加热流体FL、与使在吸收部10中温度上升前的被加热流体FL的温度上升的升温流体FH之间进行热交换;构成为:通过吸收液Sa、Sw与制冷剂Ve、Vf、Vg的吸收热泵循环,使吸收部1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变得比再生部30高,蒸发部2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变得比冷凝部40高。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从吸收部流出的被加热流体的温度比流入蒸发部的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高。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如图1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基础上构成为:为了对再生部30内的稀溶液Sw加热,而将在蒸发部20中温度降低后的加热源流体FH导入再生部30。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抑制在再生部中吸收液过度地浓缩。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例如如图1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1的基础上构成为:热交换部80构成为包括第一热交换部81,该第一热交换部81将在再生部30中温度降低后的加热源流体FH作为升温流体而导入。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加热源流体全部导入蒸发部以及再生部,从而能够使投入至蒸发部以及再生部的热量最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未经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4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