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3881.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0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旺;夏热;宋小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旺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新昂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混杂 血管 支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包括圆形角点、手性韧带和反手性韧带,所述手性韧带和反手性韧带均与所述圆形角点相切;本发明的支架结构和动脉内膜均具有负泊松比特性,能够很好的匹配血管壁的力学特性,减少支架对血管壁生物组织的损伤,促进临床组织再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介入式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高居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首位,形势严峻。随着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介入医学工程也迅速发展,而作为其中代表的血管支架技术也因其众多的优点,而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从而推动了该技术的研发。
血管支架是治疗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医疗器械。支架是具有良好可塑性和几何稳定性的网状管结构,植入到人体狭窄的血管处,撑开血管,保证血液流通,从而使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因此改进在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和破碎载荷下支架的拓扑结构对于提高支架的功能可靠性,如结构支撑,血流调节,药物输送效率改善等都是重要的。
动脉血管壁具有动脉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结构,其中血管内膜组织在周期性环向血液压力、血管壁剪切载荷下表现出负泊松比变形特性。普通支架与血管壁内膜的变形特性不匹配,会对血管壁生物组织造成损伤,增加了血管壁再狭窄发生的风险,为病人的长期健康带来不确定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能够与动脉在动脉血流的循环压力以及血流引起的血管壁剪切应力作用下一起膨胀和收缩,减少了血管壁再狭窄的风险,进而促进临床血管壁生物组织再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包括圆形角点、手性韧带和反手性韧带,所述手性韧带和反手性韧带均与所述圆形角点相切;
所述反手性韧带沿着血管支架环向排列,所述手性韧带沿着血管支架轴向排列形成第一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
所述反手性韧带沿着血管支架轴向排列,所述手性韧带沿着血管支架环向排列形成第二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
所述第一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沿着支架周期排列形成筒状第一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
所述第二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沿着支架周期排列形成筒状第二手性反手性混杂血管支架。
进一步,所述圆环形角点的半径r为0.1毫米~0.25毫米。
进一步,所述手性韧带与所述圆形角点的轴向或环向的夹角θ为锐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和所述第二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的环向间距L
进一步,所述第一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和所述第二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在轴向的总个数m均大于4;所述第一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和所述第二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在环向的周期数n均为6~12。
进一步,所述圆形角点、所述手性韧带和所述反手性韧带的壁厚t均为0.05毫米~0.1毫米。
进一步,所述第一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和所述第二四韧带手性反手性胞元沿血管支架半径方向上的厚度h均为0.05毫米~0.1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旺,未经吴文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3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