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路况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3085.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玄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7/08;B60R7/08;G08G1/0967 |
代理公司: | 34154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万明 |
地址: | 24662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机 路况 探测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路况探测系统,包括无人机和车载终端;无人机包括摄像头、数据处理模块、GPS导航模块、自动飞行控制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摄像头用于采集行车路线前方的路面视频信息,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将视频信号转换为可供无线通讯模块收发的中转信号,无线通讯模块将中转信号远程发送至车载终端,车载终端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无人机采集的视频信息实时显示在车辆中控屏上。本发明利用无人机采集车辆前方一定范围内的路面通行视频,并将视频实时发送至车载终端,驾驶者通过车辆中控屏就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前方车流情况,以便提前变更车道躲避拥堵,提高了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路况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状况也日趋繁忙,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早、晚高峰的的交通拥堵更是家常便饭,而对于驾驶者而言,提前预知前方道路的通行情况能够有效的避开拥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地图已经具备了路况预报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地图的路况预告往往是基于大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因此其预告结果与实际路况可能存在出入,例如,在一条具有多个车道的公路上,可能会由于交通事故或交通管制等原因导致部分车道较为拥堵,而有些车道则通行速度较快,这种情况下,电子地图只能给出唯一的预告结果,无法告知驾驶者哪条车道通行顺畅哪条车道较为拥堵,等车辆驶入拥堵路段后已经很难再去变更车道,强行变道反而容易引发新的交通事故。因此要想精准的了解前方路况,还需要一种更为可靠的路况探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行车过程中对前方路况进行精准检测的基于无人机的路况探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路况探测系统,包括无人机和车载终端;
所述无人机包括摄像头、数据处理模块、GPS导航模块、自动飞行控制模块以及无线通讯模块,所诉摄像头用于采集行车路线前方的路面视频信息,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将视频信号转换为可供无线通讯模块收发的中转信号,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将中转信号远程发送至车载终端,车载终端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无人机采集的视频信息实时显示在车辆中控屏上。
优选的,还包括车载无人机施放及回收装置,所述车载无人机施放及回收装置位于车辆顶部,包括位于车辆顶棚内的机舱,所述机舱顶部设有电动开合门,所述机舱内设有超声波信号发射模块,所述无人机上设有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接收模块,且各超声波信号接收模块在无人机上相互远离设置;回收无人机时,自动飞行控制模块首先根据GPS导航模块的位置信息控制无人机返航至车辆上方附近,然后机舱内的超声波信号发射模块间歇发出超声波脉冲信号,无人机上的各超声波信号接收模块接收该脉冲信号并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各超声波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信号的时间差计算机舱相对于无人机的具体位置,自动飞行控制模块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无人机落入机舱内。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为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底盘和上盖,所述上盖为鲨鱼鳍状,所述摄像头安装在上盖内,且摄像头朝向鲨鱼鳍后方设置,所述摄像头安装在一转台上,转台的轴线水平设置,使摄像头能够上下扫摆;所述底盘上设有十字型分布的四根悬臂,四悬臂端部的上方各设有一旋翼,四悬臂端部的下方各设有一超声波信号接收模块;当无人机存放于机舱内时,所述上盖凸出于车辆的顶面上方,所述电动开合门上设有用于避让上盖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底部设有一插块,所述插块的侧面为向内收拢的斜面状,所述插块底部设有磁吸充电接头;所述机舱内部设有一机座,所述机座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设置,所述机座上设有与所述插块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底面设有磁吸充电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玄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玄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30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下一篇:智能水质调控无负压给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