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能式热水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2902.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闵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伟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张婵婵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管 进水管 热水炉 蓄能 热交换器 出水管 蓄能式 罩壳 蓄热 电控制器 进水口 出水口处 家庭开支 取暖设备 社会资源 罩壳内部 出水口 电热管 出水 腔体 供暖 对称 流出 保存 节约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蓄能式热水炉,包括内设腔体的罩壳;罩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水炉还包括电控制器、蓄热能装置和热交换器;电控制器设于罩壳内;蓄热能装置包括加热管和蓄能砖,加热管为多根,加热管的两侧对称设有蓄能砖;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均连接于热交换器,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本发明中的蓄能式热水炉,通过设置在罩壳内部的蓄能砖能够有效保存电热管上的热量,再通过热交换器将进水管中的冷水转变成热水,继而从出水口中流出,通过管道中热水的热量对屋内实现供暖,蓄能砖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加热管上热量的流失,减少家庭开支,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取暖设备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蓄能式热水炉。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异,人口密度增加,怎样节能减排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而提高取暖设备的利用率,也是能源保护的一大改进点。
市场上常见的取暖设备为暖气片取暖,通过热媒如水等在暖气片内流过时,热媒所携带的热量通过暖气散热片不断地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从而实现热能的温差传递,这种暖气片笨重而且大都一体成型,暖气片的温度最多会达到和管里的热煤一样的温度,不会超过热煤的温度,实际中暖气片要向周围空间散热,也就不会达到下面水管里热水的温度,暖气片的入口温度比出口处温度高,热煤从管道输送到暖气片的途中,存在比较大的能源损耗。而另一种电暖器是利用通电后电热管加热,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瞬间即热量传递并释放到空气中,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但这种取暖器也存在缺点,其通过增减电热管的接通数量来调节功率,升温缓慢,不能储热,用电量大,持续用电时间长,断电后很快房间会回冷;如需升温快,只能通过提高功率来实现,耗电且不节能。
现有的取暖设备中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大,使用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取暖设备在家庭生活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蓄能式热水炉,该热水炉结构巧妙,蓄能效果好,能有效减少家庭开支,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取暖设备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能式热水炉,包括内设腔体的罩壳;所述罩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热水炉还包括电控制器、蓄热能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电控制器设于罩壳内;所述蓄热能装置包括加热管和蓄能砖,所述加热管为多根,加热管的两侧对称设有蓄能砖;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均连接于热交换器,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能砖外包覆有蓄能隔热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能隔热装置由泡沫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上设有门板,所述门板包括主门板和副门板;所述主门板可翻转安装于所述罩壳,所述副门板固设于所述罩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门板上设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内设的电控制器电性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能砖为扁平的六面体对称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六面体的任意一面设有内凹工作面,每相邻两个内凹工作面之间凸设有相互独立且平行的凸块,所述凸块与罩壳内壁相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能砖上设有凹槽;凹槽与加热管相适配,所述加热管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管呈“U”型,所述加热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罩壳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上设有散热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伟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平湖伟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29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