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0893.0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詹文龙;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C7/12 | 分类号: | G21C7/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堆 临界状态 转换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束流强度降低步骤:将用于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堆的加速器的束流强度降低预定束流强度;第一控制棒调节步骤:调节第一控制棒在反应堆的堆芯内的长度;以及稳定工作步骤:使反应堆稳定工作预定时间,其中循环执行束流强度降低步骤、第一控制棒调节步骤和稳定工作步骤直到束流强度降低至预定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切断加速器的束流;以及逐渐拔出第二控制棒,使反应堆反应性逐渐提升至预定反应性。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在不停堆的情况下实现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到临界状态的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由加速器提供外源性中子,驱动反应堆在次临界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由此例如,在不停堆的情况下实现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到临界状态的转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所述反应堆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的第一控制棒和具有小于第一横截面面积的第二横截面面积的第二控制棒,所述方法包括:束流强度降低步骤:将用于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堆的加速器的束流强度降低预定束流强度;第一控制棒调节步骤:调节第一控制棒在反应堆的堆芯内的长度;以及稳定工作步骤:使反应堆稳定工作预定时间,其中循环执行束流强度降低步骤、第一控制棒调节步骤和稳定工作步骤直到束流强度降低至预定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切断加速器的束流;以及逐渐拔出第二控制棒,使反应堆反应性逐渐提升至预定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调节第一控制棒在反应堆的堆芯内的长度包括将第一控制棒拔出预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束流强度降低至预定值包括将用于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堆的加速器的额定束流强度在预定的时间内成阶梯状降低至预定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调节第一控制棒在反应堆内的长度使反应堆的堆芯的温度的变化小于±5℃,反应性变化小于50pcm/小时,以及有效增殖因子keff<0.9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控制棒和第二控制棒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且第一控制棒的直径是第二控制棒的直径的1.5-2.5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控制棒和第二控制棒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束流强度降低至预定值包括将用于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堆的加速器的额定束流强度在多个均等的时间段分别降低等比例的束流强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距离为需要调节的反应堆的反应性的变化量与第一控制棒每移动单位距离引起的反应堆的堆芯的反应性的变化量的比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反应堆的功率降低到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堆的功率的预定百分比时切断加速器的束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定百分比的范围是50%至70%。
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例如,在不停堆的情况下实现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到临界状态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速器驱动的反应堆运行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束流强度减小方式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应堆堆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0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锆合金包壳表面处理方法及锆合金包壳
- 下一篇:适用于核电站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