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针灸教学和练习的针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0177.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1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尚宗杰;王秋月;刘妍琪;李仁坝;庞湃;刘志贺;张冰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针灸 教学 练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针灸教学和练习的针包,针包为三阶魔方结构,包括二十六个模块和位于魔方中心的骨架;模块包括八个角块,十二个棱块,六个面块;角块和棱块均包括转板和方块;面块包括托板和方块;骨架包括三根两两垂直的连杆,三根连杆的中点相交,交点为魔方的中心点,连杆的端点为铁磁金属材质;托板上固定有磁铁,六个托板上的磁铁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连杆端点上;角块和棱块的转板分别嵌入托板间的缝隙中并相互卡住,形成魔方形状;方块为人造皮肤、PVC发泡板或有机硅胶材质;转板和托板为聚乙烯材质。本发明适应面广,特性优良,前景较好,通过改变材料可增加其功能性,完成指力、针感、针法的训练和学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具体是一种用于针灸教学和练习的针包。
背景技术
针灸治疗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针灸学也是现代中医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研究和教育教学中,不仅需要从业者或学习者深入学习基础理论,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练习指力、指感、稳神的工具必不可缺。针包是学习针灸时必备的工具,而在学习时一般都采用棉花或者泡沫制作的针包,这样的针包为了追求进针时指力所以要将棉花压紧,制作较费力,而且使用时发现进针较容易,进针到一定深度后才会发力,而且棉花的针感与人体皮肤相差甚远。故而现在的针包只能用于刚学习针灸的人练习指力,无法体验针感,现代针包及其他练习工具已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传统工具使用时间较短,练习次数过多后其硬度发生变化,且易潮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针灸教学和练习用的针包。
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用于针灸教学和练习的针包,所述针包为三阶魔方结构,包括二十六个模块和位于魔方中心的骨架;所述模块包括八个角块,十二个棱块,六个面块;所述角块和棱块均包括转板和方块;所述面块包括托板和固定于托板上的方块;所述骨架包括三根两两垂直的连杆,三根连杆的中点相交,交点为魔方的中心点,连杆的端点为铁磁金属材质;托板上固定有磁铁,六个托板上的磁铁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连杆端点上;角块和棱块的转板分别嵌入托板间的缝隙中并相互卡住,形成魔方形状;所述转板和托板为聚乙烯材质;所述针包的三层结构中,底层的方块均为人造皮肤材质,中层的方块均为PVC发泡板材质,顶层的方块均为有机硅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面块成型为正方体;角块的转板固定于角块的一角,棱块的转板固定于棱块的一条棱上。
进一步的,所述针包中,扭转各个模块,实现两两角块之间,或两两棱块之间,或两两面块之间相对位置的互换。
进一步的,所述角块中的方块成型为一个角缺失并代之以平滑的弧形圆角的类正方体结构。
本发明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魔方元素,可较大程度提升用户兴趣及提高智力,并可提升及加快中医针灸在国内及世界的传播。本发明针包适应面广,特性优良,前景较好。其中通过改变材料可增加其功能性,完成指力、针感、针法的训练和学习。所用材料可提升使用期限、防潮、抗摔特性,且可对模块进行更换。本发明针包在增加趣味性基础上,让练针不断线。后期还可根据材料不同制作不同模块,用户通过购买不同模块即可增加功能;又可改变其形状,增加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面块与骨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角块;2.棱块;
3.面块;4.托板;
5.方块;6.骨架;
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技术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0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