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管道的补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7916.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8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利;周号;白树彬;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8/16 | 分类号: | F16L5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的补口装置,属于管道修补技术领域。该补口装置包括:可转动套接在管道上的支架,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缠绕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用于预热所述管道的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缠绕机构包括:机架,以及均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的补口带轴、可转动的吸附辊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补口带轴用于放置补口带,所述吸附辊用于带动所述补口带脱离所述补口带轴,并缠绕在所述管道上;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加热脱离所述补口带轴的补口带。通过在管道上转动支架,利用加热机构预热管道,利用缠绕机构将补口带缠绕在管道上,并再次利用加热机构加热补口带,进而完成补口作业。该装置操作简单,提高了管道补口作业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的补口装置及补口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输送管道由多根直径在Φ1016mm~Φ1422mm之间的钢管顺次焊接而成,相邻两根钢管之间会形成有焊缝。由于焊缝处是整根管道中防腐效果最差的部分,因此,为了保证管道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管道的焊缝处进行补口作业。可见,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的补口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采用人工缠绕补口带的方式进行补口作业。补口带的一侧具有胶层,可粘贴在管道上。进行补口作业时,先预热管道外壁。之后将补口带的一端粘贴在待补口管道上作为固定端,随后将补口带在管道上缠绕一周。之后,从管底中央位置开始,采用明火加热补口带,并将加热装置分别向管底中央的两侧移动直至管顶,完成加热。补口带受热后收缩,且其内侧的胶融化使得补口带黏贴在补口管道上。随后,工作人员使用压辊工具在补口带上进行滚压,以将补口紧密地贴紧在该待补口管道上,完成对待补口管道的补口作业。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作业方式存在补口效率低、补口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具体来说,由于油气主网管道直径较大,因此采用纯人工缠绕补口带难度较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的补口装置,该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管道的补口装置,所述补口装置包括:可转动套接在管道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缠绕机构和加热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用于预热所述管道的第一加热组件;
所述缠绕机构包括:机架,以及,
均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的补口带轴、可转动的吸附辊和第二加热组件;
所述补口带轴用于放置补口带,
所述吸附辊用于带动所述补口带脱离所述补口带轴,并缠绕在所述管道上;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加热脱离所述补口带轴的补口带。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可闭合形成环状的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架间的距离可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
所述第二弧形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弧板和第四弧板;
所述第一弧板和所述第三弧板的相邻端部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连接;
所述第二弧板和所述第四弧板的相邻端部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缠绕机构还包括:可转动的托辊,以及套接在所述托辊上的输送网;
所述托辊设置在所述补口带轴和所述吸附辊之间,包括:靠近所述吸附辊的第一托辊以及靠近所述补口带轴的第二托辊;
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用于张紧并传动所述输送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7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裂缝定位密封装置
- 下一篇:管道隔热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