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磷酸钒钠的微米球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7671.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5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麦立强;朱婷;周志强;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3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氧化 石墨 烯包覆 磷酸 微米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与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磷酸钒钠微米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可作为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背景技术
环境与能源危机的迫切需要解决,人们面临着煤炭,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等重要问题,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但可再生能源的无规律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使得开发和利用大规模能源存储系统成为实现新能源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开发可靠的环境友好型能量存储系统已成为当前能源存储领域的热点与前沿。电化学能源存储系统也因为具有较高的存储效率、灵活的功率和较低维护成本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在二次电池中,主要是以无水有机溶液为电解液,具有较宽的电位窗口,通常能实现较高的能量密度,但有机溶剂通常有毒且易燃,这就在使用中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电池必须在无水的条件下制作的苛刻条件也提高了其生产成本,这些因素便限制了其在大型储能领域的应用。水系电解液代替有机电解液有望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安全性。目前研究的水系锂离子电池,质子在电解液中能够稳定存在的电位窗口较窄,充放电过程中有很多的副反应,且电极材料在水中易溶解,金属锂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这一系列因素限制了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相较而言,锌具有低平衡电位和氢反应的高过电位,同时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及易处理等优点,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无环境污染和高功率的二次水系锌离子电池是理想的绿色电池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差、库伦效率较低‘和电压平台较低的问题,这极大限制了锌离子的商业化应用,钒系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因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磷酸钒钠由于其快离子导体结构,使其作为钠离子电池中具有较好的电压平台,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循环寿命。由于再首次充电过程中钠离子的脱出,为锌离子的嵌入提供位点。这为磷酸钒钠作为锌离子电池提供了技术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钒钠微米球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简单,能耗较低,大批量获得的Na3V2(PO4)3@rGO微米球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解决了钒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压平台较低,库伦效率较差,容量快速衰减等缺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磷酸钒钠的微米球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Na3V2(PO4)3@rGO,其中微米球直径为1μm-4μm,具有结晶性,其晶格间距为0.372nm。
所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磷酸钒钠的微米球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钠源、磷源、钒源粉末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完全;
2)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继续搅拌;
3)将步骤2)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干燥所得产品进行煅烧,煅烧后即为Na3V2(PO4)3@rGO微米球。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钠源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磷源为磷酸二氢铵或磷酸氢二铵,钒源为五氧化二钒或偏钒酸铵。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碳酸钠固体为2-4mmol或碳酸氢钠为4-8mmol,磷酸二氢铵固体为6mmol或磷酸氢二铵固体为6mmol,五氧化二钒粉末为2mmol或偏钒酸铵为4mmol,去离子水为150mL。
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为120-160mg。
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喷雾干燥温度为160-220℃,循环气流为80-100%,进样泵为5%。
按上述方案,步骤3)煅烧温度为700-750℃,煅烧时间为5小时,煅烧氛围为氩气,升温速率为5℃/min。
所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的微米球纳米材料作为水系锌离子正极活性材料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7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