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热碱液用于制备重质纯碱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7287.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海;彭善俊;黄登兵;张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7/12 | 分类号: | C01D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24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热碱液 用于 制备 纯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质纯碱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热碱液用于制备重质纯碱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重碱煅烧分解产生的气体,含有一定量的细碱粉,经喷淋洗涤后,细碱粉溶解于喷淋液中,形成含有一定Na2CO3的溶液,俗称热碱液,热碱液在循环洗涤过程中不断溶解碱尘,含碱浓度不断升高,其溶解碱尘的能力不断下降,洗涤效果变差,因此需要不断补充炉气冷凝液或清水,并排出部分热碱液以保持热碱液量的动态平衡。
现有技术中,纯碱生产企业为了防止热碱液外排造成污染,除配套生产小苏打生产装置外(联碱法纯碱企业,有时不能全部消化热碱液),一般只能送往氨碱装置处理(氨碱法纯碱企业以及联碱-氨碱法联合生产企业),虽杜绝了污染,但热碱液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蒸氨塔中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随氨碱废液排放,导致了纯碱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收热碱液用于制备重质纯碱的方法,利用回收热碱液制备重质纯碱,解决了热碱液排放污染问题,且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重质纯碱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回收热碱液用于制备重质纯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碱液由热碱液槽引入热碱液中和槽,加入烧碱(NaOH)溶液充分搅拌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100分钟,制得轻质纯碱溶液;
B)将所述步骤A)中制得的轻质纯碱溶液引入水合机,在水合机中同时加入高温轻质纯碱及化合水充分搅拌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100分钟,制得含少量游离水的一水碱;
C)将所述步骤B)中制得的一水碱经离心机分离后引入重质纯碱煅烧炉进行煅烧,制得高温重质纯碱;
D)将所述步骤C)中制得的高温重质纯碱经流化床干燥冷却,制得低盐重质纯碱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制得的轻质纯碱溶液中碳酸氢钠(NaHCO3)的浓度小于1.5滴度,防止影响一水碱结晶。
进一步地,化合水温度为35~45℃,化合水浓度为40~70滴度,通过调整轻质纯碱溶液、高温轻质纯碱及化合水的比值,使一水碱水分控制在1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高温重质纯碱先干燥后冷却,通过干燥鼓风机将加热后的热风送入流化床干燥段,通过冷却风机将冷风送入流化床冷却段。
进一步地,通过旋风分离器收集流化床的干燥出风与冷却出风中的重质纯碱碱尘,将重质纯碱碱尘投入所述步骤A)中的热碱液中,节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高温轻质纯碱的温度为140~18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将热碱液用于制备重质纯碱,解决了热碱液利用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且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通过调整烧碱(NaOH)、碳酸氢钠(NaHCO3)以及化合水的浓度,保证了重质纯碱的质量,降低了重质纯碱的盐分,提高了产品的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实施例1
制备步骤:
A)将热碱液由热碱液槽引入热碱液中和槽,加入烧碱(NaOH)溶液充分搅拌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分钟,制得轻质纯碱溶液,轻质纯碱溶液中碳酸氢钠(NaHCO3)的浓度为0.8滴度;
B)将步骤A)中制得的轻质纯碱溶液引入水合机,在水合机中同时加入高温轻质纯碱及化合水充分搅拌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分钟,制得含少量游离水的一水碱,其中,高温轻质纯碱的温度为140℃,化合水温度为35℃,化合水浓度为40滴度,通过调整轻质纯碱溶液、高温轻质纯碱及化合水的比值,使一水碱水分控制在10%;
C)将步骤B)中制得的一水碱经离心机分离后引入重质纯碱煅烧炉进行煅烧,制得高温重质纯碱;
D)将步骤C)中制得的高温重质纯碱经流化床先干燥后冷却,即通过干燥鼓风机将加热后的热风送入流化床干燥段,通过冷却风机将冷风送入流化床冷却段,制得低盐重质纯碱成品,另外,通过旋风分离器收集流化床的干燥出风与冷却出风中的重质纯碱碱尘,将重质纯碱碱尘投入步骤A)中的热碱液中。
实施例2
制备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7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