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6234.X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8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钟立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36/9068;A61K9/14;A61P9/10;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陈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风 偏瘫 药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偏瘫治疗方法与康复保健极其重要,在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此时加强防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
中风后肌肉痉挛状态(spastcity),表现为肌肉对被动关节运动的阻力增加,是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偏瘫痉挛状态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因其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而得名。痉挛性瘫痪严重影响患肢自主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中风致残的重要原因,已成为脑卒中治疗与康复研究的重点。
现代医学认为肌肉痉挛状态表现为肌肉对被动关节运动的阻力增加,它继发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是脊髓和脑干反射活动亢进的表现,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的一部分,在痉挛期最明显。现代医学根据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原因和解剖学原理,采用药物来缓解痉挛,或器械固定矫形,甚至手术治疗,但疗效及依从性均不能令人满意。中国医学对偏瘫痉挛状态早有认识。如《难经·二十九难》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证治汇补》云:“病有终身不愈者或屈而不能伸,或伸而不能屈,在手足使然。以风伤肝,肝主筋,筋为之也。”《景岳全书》亦云:“凡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等等,认为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或为阴阳失调,或为阴虚邪实所致。治疗或从阴阳论治而强调“泻阴补阳”,或从虚实偏胜而着眼于“补虚泻实”。古代文献认为中风偏瘫痉挛的病机系由于中风后元神受损,元神不能统摄肝之魂,必然引起肝气、肝血不能输达于筋脉。
目前对中风引起的偏瘫的治疗,西医治疗为主,但是西药存在副作用大,效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前期治疗后的康复治疗,一般采用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如Bobath、Brunstrum、Rood技术、作业疗法等,以抑制上肢痉挛、手指屈曲痉挛、下肢痉挛,对踝关节进行背屈训练,但是康复训练往往存在时间长,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给病人带来痛苦,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对中风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康复时间短、效果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粉剂,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元参20-30份,川芎20-30份,槐花20-25份,海风藤15-20份,当归15-20份,莪术15-20份,麻黄10-18份,茯苓10-18份,防风10-18份,白芍10-18份,徐长卿5-15份,透骨草5-15份,以及川乌3-7份。
元参,味苦而性寒,主治温热病热、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和痈疽疮毒等症。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和痈疽疮疡等症。
槐花,味苦,性平,无毒,具有清热、凉血、止血和降压的功效。对吐血、尿血、痔疮出血、风热目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淋巴结核、血管硬化、大便带血、糖尿病、视网膜炎和银屑病等有显著疗效;还可以驱虫、治咽炎。槐花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脆性血管恢复弹性的功能,从而降血脂和防止血管硬化。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和免疫之功效。
莪术,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等,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和痰核等症。
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和健忘等症。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和肝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和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和脾虚湿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6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中药制备方法
- 下一篇:吊顶板(西湖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