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闸刀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15663.5 | 申请日: | 2017-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邱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伊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26 | 分类号: | H01H3/26;H01H21/12;H01H21/18;H01H21/5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闸刀 | ||
本发明申请属于开关领域,一种闸刀,包括瓷底,手柄以及安装在手柄上的铜质动触头,还包括安装在手柄上的不锈钢动触头,安装在瓷底上用于供铜质动触头和不锈钢动触头滑动的滑轨,以及安装在滑轨上能随手柄转动而分别和铜质动触头或不锈钢动触头接触的静触头;所述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并排连接;所述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在手柄转动时沿着滑轨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础方案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防止铜质动触头和静触头锈死,同时,在通电过程中更换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不会影响与闸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闸刀。
背景技术
闸刀又称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以及用以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的电气元件。现有的闸刀包括瓷底、胶盖、设置在瓷底上的静触头以及用来与静触头接触的动触头。动触头上有用来供人手掰动、拉动的手柄;闸刀的动触头采用的是铜质动触头,而铜质动触头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闸刀铜质的动触头长期和静触头连接,容易锈死,导致闸刀损坏。锈死是指动触头和静触头因为生锈彼此连成一体进而使动触头无法移动的状态。
2)常常因为电火花、高温、空气潮湿等原因而发生氧化,氧化后的铜质动触头将会影响闸刀的通断准确性和其使用寿命,进而增大了成本。
另外,不锈钢具有导电、耐腐蚀的特点,但是因为不锈钢导电率低,不能满足正常的用电量传输需求,因此不会有人将不锈钢作为触头的制作材料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刀,以解决现有闸刀铜质动触头长期和静触头连接,容易锈死,导致闸刀损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闸刀,包括瓷底,手柄,安装在手柄上的铜质动触头,安装在手柄上的不锈钢动触头,安装在瓷底上用于供铜质动触头和不锈钢动触头滑动的滑轨,以及安装在滑轨上能随手柄转动而分别和铜质动触头或不锈钢动触头接触的静触头;所述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并排连接;所述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在手柄转动时沿着滑轨滑动。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白天时,用电量大,转动手柄将铜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夜晚时,用电量小,转动手柄使不锈钢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在转动手柄切换铜质动触头和不锈钢动触头的过程中实现铜质动触头的位置切换,防止铜质动触头长期不间断地和静触头接触易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而导致铜质动触头锈死的情况。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早、晚通过手柄转动切换铜质动触头和不锈钢动触头,可有效的防止静触头长期和铜质动触头或不锈钢动触头接触而导致锈死的情况。不锈钢具有导电、耐腐蚀的特点,极难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反应,能够有效避免生锈。不锈钢的导电率虽然低于铜,不能够满足正常电量传输的需要,但是在夜晚,尤其是深夜,其需要传输的电量本来就低于正常电量传输,使用不锈钢做闸刀动触头能满足夜晚的电量传输。本发明利用不锈钢高抗腐蚀能力和铜的高导电率,形成一个白天和夜晚切换使用的综合动触头,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铜质动触头的使用时间,增加其使用寿命,还能通过切换这个动作,使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避免锈死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础方案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防止铜质动触头和静触头锈死,同时,因为不锈钢动触头和铜质动触头并排连接在一起,在通电过程中直接通过转动手柄就能完成动触头的切换,因此更换不锈钢动触头或铜质动触头,不会影响闸刀上连接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还包括胶盖,所述胶盖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铜质动触头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用于防止铜质动触头和外界空气接触氧化的弹性绝缘材料。夜晚转动手柄使得不锈钢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而铜质动触头被转进放置槽内,可有效的防止铜质动触头和外界空气接触而氧化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伊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伊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