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5143.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6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叶志伟;卢文波;严鹏;王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排水 固结 方法 | ||
1.一种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排水固结区域内,按50~200m的长度将该区域分为多个子区域;
步骤2.在子区域边界,施工沿着垂直于地面的深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土工膜防渗层;
步骤3.在子区域内软土地基的底部软土中,施工多条沿着与子区域边界的长边相平行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砂土层,并且施工多条沿着与子区域边界的短边相平行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砂土层,由此形成水平面上纵横交错的渗透通道;
步骤4.在渗透通道的正上方,至少在位于内层的第一砂土层和第二砂土层上施工多个砂井或排水板,形成底部嵌入渗透通道中的竖向排水结构;
步骤5.在渗透通道的正上方,至少在位于外层的第一砂土层和第二砂土层上施工多个集水井,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集水井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二砂土层上,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集水井之间间隔多条第一砂土层,并且集水井的底部嵌入渗透通道中,然后抽排集水井中的水,完成子区域内排水,加速土体固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2中,先将土工膜下端缠绕在钢丝上,再用打桩机将钢丝打入土体中,使钢丝撕裂土体并带动土工膜进入土体,形成竖向土工膜防渗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3中,施工第一砂土层和第二砂土层时,用高压喷射机,使物料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喷射到预定区域,形成厚20~100cm,宽20~60cm的多条砂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3中,相邻第二砂土层之间间隔15~20列竖向排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4中,竖向排水结构嵌入砂土层20~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4中,砂井或排水板呈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0~2.0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4中,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砂井或排水板的间距为1.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4中,将位于外层的排水板与位于子区域边界长边上的竖向土工膜防渗层之间的间距作为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为0.8~1.5m,
将位于最外层的排水板与位于子区域边界短边上的竖向土工膜防渗层之间的间距作为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为第一层间距与0.5倍排水板或砂井间距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4中,第一间距为1.0m,第二间距为1.7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步骤5中,还在位于内层的第一砂土层和第二砂土层上施工多个集水井,集水井呈矩形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集水井之间间隔5~8条第一砂土层,外层集水井距竖向土工膜防渗层1.0m,集水井井底高程要低于待处理软土地基底高程1.5m,且集水井内设抽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1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