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合成端伯氨基聚醚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3945.1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程海洋;赵凤玉;林伟伟;张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5/325 | 分类号: | C08G65/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合成 氨基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采用特定配比的含有活性组分的金属盐和铝盐,同时配合特定配比的共沉淀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一定温度下老化,制得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催化剂前驱体。这种催化剂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制得的催化剂活性组分粒径分布窄,纳米粒子粒径小,可有效提高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还原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从而制备出高效的用于合成端伯氨基聚醚的催化剂。将所述催化剂用于将聚醚多元醇进行还原和胺化,得到端伯氨基聚醚,反应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均较高。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合成端伯氨基聚醚的催化剂组分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市场推广。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的反应转化率可以达到99.6%,端伯氨基聚醚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9.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合成端伯氨基聚醚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端氨基聚醚又称聚醚胺(PEA),是一类主链为聚醚结构、末端活性官能团为氨基的聚合物。根据氨基中氢原子被取代的个数,可以分为端伯氨基聚醚和端仲氨基聚醚。聚醚胺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商业化的聚醚胺包括单官能、双官能、三官能,分子量从230到5000的一系列产品。在聚脲喷涂、大型复合材料制成以及环氧树脂固化剂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国内生产端氨基聚醚的情况却不乐观,生产端氨基聚醚的企业较少,实际操作困难较多,反应转化率及产品选择性都有待提高,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聚醚胺的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产品在合成时所适合的催化剂也是有差异的,因而,开发能够有效提高聚醚胺产品的反应转化率及产品选择性的催化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Jih-Mirn Jehng等(参见Jih-Mirn Jehng,Chia-Ming Chen,Catalysis Letters,2001,77,147-154)研究了Ni/SiO2,Ni/TiO2,Ni/Al2O3催化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的还原胺化,其中,Al2O3负载的催化剂效果最好,但转化率仅为60.8%。Ken-ichi Shimizu等(参见Ken-ichiShimizu,KenichiKon,Wataru Onodera,Hiroshi Yamazaki,Junko N.Kondo,ACSCatal.,2013,3,112-117)研究了CaO,MgO,La2O3,Y2O3,CeO2,ZrO2,γ-Al2O3,θ-Al2O3,TiO2,Nb2O5和SnO2负载Ni催化小分子2-辛醇的还原胺化,Ni/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并显著优于雷尼镍催化剂。说明对于还原胺化反应来说,具有适当酸碱性位的Al2O3作为载体,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N104119239A公开了一种多管串联连续法生产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工艺,以氧化铝或氧化硅为载体,负载金属为45~65%的Ni或Co;或负载金属为20~50%Ni或Co,并含有5~15%的Cu。但是,聚醚多元醇的还原胺化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较低。
莫蛮等(参见莫蛮,田静,刘学民,蒋惠亮,秦怡生,陈永福,精细化工,2012,29(12),1199-1203)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Ni):n(Cu):n(Cr)=75:23:2]/γ-Al2O3催化剂,活性金属负载量为15%,釜式反应,350℃焙烧、600℃还原条件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活性最高,对分子量为250的聚丙二醇的转化率为68%,端氨基聚醚伯胺基产物的选择性为96.5%。可以看出,反应的转化率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3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