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3324.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6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雄;马玉寿;王彦龙;董全民;施建军;盛丽;王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13/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丽娜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坡 植被 重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植被恢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根茎型草种和耐牧型草种在黑土坡上进行混种后覆盖无纺布并围栏禁牧。该方法显著提高草地质量,便于帮助青藏高原黑土坡恢复植被,且草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恢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级”,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草地生态系统以高寒草甸为主。近年来,受人类社会和生产经营活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过程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草地(包括植物和土壤)质量衰退,生产力、经济潜力及服务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及其复杂性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稳定性逐渐丧失,草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目前,在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恢复植被,一般都在坡度25°以下的黑土滩上实施,形成了一系列的地方标准,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坡度在25°以上高寒草甸退化形成的次生裸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且土壤肥力差,大型农业机械无法操作等原因成为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技术难点之一。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外引草种由于抗寒性差、越冬率低等原因无法成功重建植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草地质量,便于帮助青藏高原黑土坡恢复植被,且草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根茎型草种和耐牧型草种在黑土坡上进行混种后覆盖无纺布并围栏禁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冬季灭鼠,保证草种发育过程不会遭受到外界动物的啃食,且保证草种不会发生其他的病虫害,降低了人工植被的成本。将根茎型草种和耐牧型草种进行混种,能够加速草皮层的形成,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养分。而后覆盖无纺布不仅在建植初期可抑制水土流失,而且可提高植被的建植成活率。同时,本发明将人工植被和禁牧措施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提升草地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黑土坡植被的重建方法,以人工恢复与重建植被为主,以禁牧封育为辅,采用一定的农艺措施将适宜的乡土草种,在坡度在25°以上的高寒草甸严重退化后形成的次生裸地上建立人工植被,以达到恢复植被和稳定土壤表层,促进枯草层长期积累转化增加土壤养分,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S1、灭鼠;
黑土坡为坡度在25度以上的高寒草甸严重退化后形成的次生裸地,土层5cm以上,次生裸地还具有一些种植条件,但是土壤肥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不能种植对土壤有要求的农作物。同时,由于黑土坡上植被少,且青海等地干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易产生其他病虫害,因此,仅需灭除土壤内或者周边的鼠患,继而能够保证后期种植的植被的生长,而无需再进行其他的病虫害防治。
具体灭鼠的方法可以是肉毒素水剂拌饵料和/或颗粒剂等生物防治方法对黑土坡进行灭鼠,防治在种植植被的过程中老鼠对草种的根部或者叶子咬蚀,保证种植的草种的正常生长。且灭鼠是在冬季进行,能够防止鼠类在春季对残余的一些植被的破坏。
S2、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3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瓜蒌种植间养肉鸡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雷竹覆盖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