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3268.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楠;闫浩;王佳奇;张吉雄;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E21F13/00;E21F1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多用途 立井 螺旋式 物料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井上运料系统、立式螺旋管路输送系统、防溢储料系统、井下运料系统和管道沉降预警系统;所述井上运料系统设置在矿井地面上;所述立式螺旋管路输送系统设置在立井井壁上。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应用在固体充填采煤技术散体充填物料的输送过程中,通过改造原有功能性立井井筒,可以实现散体充填物料从地面到井下的安全输送,实时智能监测立式螺旋投料管的偏移与竖向下沉;整个装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适应性强,不仅能够避免重新开掘投料井,而且减缓了散体充填物料到达井底的强大冲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属于矿山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固体充填采煤技术自研发成功以来,已在多个矿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散体充填物料的井上下输送系统是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关键系统之一,目前其主要通过开掘一个连通地面至井下的投料井实现散体充填物料的垂直投放。
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实现散体充填物料的井上下输送,但存在着不少弊端。一方面,开掘新的投料井不仅掘进费用高,而且施工工期长,大大增加了矿井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散体充填物料的投料高度较大,其到达井底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极易造成重大矿井灾难,这迫使井底必须安装缓冲装置来减缓散体充填物料的强大冲击力,缓冲装置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安装繁琐。因此,如何避免开掘新的投料井与减缓散体充填物料到达井底时的冲击已成为散体充填物料井上下输送的两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充分利用矿井原有功能性井筒,安全、高效、低成本地解决散体充填物料的井上下输送难题,减缓散体充填物料强大冲击的输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管道沉降预警系统、井上运料系统、立式螺旋管路输送系统、防溢储料系统和井下运料系统;所述井上运料系统设置在矿井地面上;所述立式螺旋管路输送系统设置在立井井壁上;所述防溢储料系统包括储料仓、防溢预警器和管口流量控制器;所述立式螺旋管路输送系统包括立式螺旋投料管、管路固定钢卡和暗斜井溜管;所述管口流量控制器设置在立式螺旋投料管入口处;所述立式螺旋投料管采用若干个螺旋投料分管焊接而成,焊接处通过管路固定钢卡固定于立井井壁上;所述管路固定钢卡包括U型挡板、固定锚杆和固定口;所述U型挡板用于固定螺旋投料分管;所述固定口设置在U型挡板上;所述固定锚杆通过固定口打入井壁内侧;所述暗斜井溜管固定在储料仓上方的暗斜井内,与立式螺旋投料管出口相连。
前述的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井上运料系统包括无轨运料卡车、井上受料坑、底漏式给料机和井上送料皮带机;所述井上送料皮带机与立式螺旋管路输送系统相连接;所述无轨运料卡车将散体充填物料运送至井上受料坑内的底漏式给料机,并通过井上送料皮带机运送至立式螺旋投料管。
前述的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料仓为漏斗型结构;所述防溢预警器设置在储料仓上部,用于监测物料溢仓情况;所述管口流量控制器设置在立式螺旋投料管入口,用以监测散体充填物料流量。
前述的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管道沉降预警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反射器、光电信号转换器、信息处理器;所述井上送料皮带机出口处设置有投料硐室;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投料硐室中;所述信息处理器设置在地面信息采集中心;所述激光反射器设置在立式螺旋投料管上;所述光电信号转换器通过传输电缆沿立式螺旋投料管螺旋设置。
前述的一种矿山多用途立井螺旋式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井下运料系统包括仓底给料机和井下运料皮带机;所述井下运料皮带机用于负责运输散体充填物料至充填工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3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