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通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12783.X | 申请日: | 2017-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5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吴茫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信德利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使用 通讯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应用层与目标系统的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通讯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应用协议处理器、一报文转换器与一链路管理模块,该应用协议处理器通过接口分别与该应用层、该报文转换器和该链路管理模块连接,该链路管理模块通过接口与该目标系统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将应用协议处理器、报文转换器与链路管理模块分离出来,报文协议的变更不对应用协议以及更上层的应用层逻辑造成影响。连接器内部应用协议处理器、报文转换器与链路管理模块之间通过面向接口编程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通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增长,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连通的需求日渐增加;同时单一信息系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系统常常被划分为多个独立运行的子系统。由于不同系统或子系统建设时间不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导致不同系统常常采用不同接入方式,例如Socket、WebService等等。该情况在信息化较早的生产应用领域更为突出,例如银行业、电信业等等。
在与特定系统进行连接时,开发人员通常需要基于目标系统的物理连接方式调用相应接口建立物理通讯方式,同时还需要实现目标系统定义的报文格式,这使得应用开发难度提高,跨系统/子系统访问异常复杂。另外,当目标系统升级换代时,往往需要调用系统重写整个通讯层次,代码重用率非常低下。
与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相似,服务器向客户端提供服务时,由于调用系统可能存在技术限制,作为服务器系统也有可能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通讯或报文接口。例如在银行系统中,卡片交易网关系统需要既支持基于TCP Socket及ISO8583报文协议的接口以适应旧系统的需要,又支持基于JSON RESTful的WebService接口以支持新系统的接入需要。
因此急需一种通用型的连接器,简化应用层与目标系统的通信、降低应用开发难度、降低代码重用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应用层与目标系统的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通讯的方法,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应用层与目标系统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应用协议处理器、一报文转换器与一链路管理模块,该应用协议处理器通过接口分别与该应用层、该报文转换器和该链路管理模块连接,该链路管理模块通过接口与该目标系统连接,其中,
在请求/回应模式下,该应用协议处理器获取发送自该应用层的业务对象,调用该报文转换器将该业务对象转换为可以被目标系统识别的请求报文,之后调用该链路管理模块将该请求报文发送至该目标系统请求回应;该链路管理模块接收该目标系统的回应报文,并将该回应报文传给该应用协议处理器;该应用协议处理器调用该报文转换器对该回应报文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该应用协议处理器再次调用报文转换器对该回应报文进行转换,并更新到业务对象,将该更新的业务对象返回给该应用层,若匹配失败且未侦测到该目标系统向该应用层发出请求,则继续等待下一回应报文,若匹配失败且侦测到该目标系统也向该应用层发出请求,则将该回应报文当作在服务模式下目标系统发来的请求处理,同时继续等待下一回应报文;
在服务模式下,该链路管理模块获取发送自该目标系统的请求报文,并将该请求报文发送至该应用协议处理器;该应用协议处理器调用该请求报文转换器对该请求报文进行匹配,若匹配失败,该应用协议处理器再次调用报文转换器将该请求报文转换成业务对象,并将该业务对象发送给该应用层;该应用协议处理器接收该应用层返回的更新的业务对象,并调用该报文转换器将该更新后的业务对象转换成报文,之后调用该链路管理模块将该报文发送至该目标系统,若匹配成功且未侦测到该目标系统向该应用层发出请求,则继续等待下一请求报文,若匹配成功且侦测到该目标系统也向该应用层发出请求,则将该请求报文当作在请求/回应模式下该目标系统返回的回应报文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信德利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航信德利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7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激光扫描雷达的多旋翼室内定位系统
- 下一篇:一种认证方法及装置





